首页>部门动态>媒体信息 > 媒体新闻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加大科学教育力度 支撑教育强市建设

日期: 2024-10-21
字体:

2024年10月18日,重庆市2024年教育学术年会暨首届科学教育大会在大渡口区举行,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在讲话中表示,全市要加大科学教育力度,支撑教育强市建设。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

加大科学教育力度 支撑教育强市建设

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的重要时期,重庆市2024年教育学术年会暨首届科学教育大会在大渡口区召开,这是我们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务实之举。借此机会,我就进一步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助力教育强市建设与大家探讨,讲三点意见:

一、突出高站位,充分认识新时代科学教育的重大意义

第一,加强科学教育是新时代强国建设的奠基工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纵观历史,环顾世界,强国崛起背后都潜藏着“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奥秘。16世纪以来,全球先后形成5个科学和人才中心,分别是16世纪的意大利、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的美国,这些国家也都在相应的时期崛起为世界强国,究其原因,表现是科技的发达和人才的汇聚,根本在于教育的发展。

第二,创新科学教育是世界大国制胜未来的关键举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西方对我国科技发展的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未来科技进步将更多依靠原始自主创新、创新人才将更多依靠自主培养,我们必须加快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近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极为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将其作为在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赢得先机的重大抉择。美国颁布《美国竞争力法》等系列法案,德国实施MINT(数学、信息科学、自然科学、技术)教育行动计划2.0,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实施了类似的举措,大力支持中小学加强科学教育。可以说,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的关键一招,必须主动超前布局、切实抓紧抓好。

第三,实施科学教育是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务实举措。今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建设教育强国强市、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科学教育是连接教育、科技、人才各方的聚合点,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的切入点,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技术人才的关键一环。实施科学教育,对于引导学生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中具有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将为打造教育强市、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坚持高标准,准确把握新时代科学教育工作的形势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多次对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作出部署安排,我们坚持多学科渗透、多方位探究、多行业参与,探索把科学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社会大课堂各领域,通过设立重庆市青少年创新学院,系统实施科学教育+校内校外+协同改革,推动科学教育提质量、做增量、挖储量、激变量,逐渐形成“家校社一体化构建、小初高大贯通式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特色。6项科学教育成果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个区县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32所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虽然我市科学教育探索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和各省市一样,都面临一些共同共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教育质量不高。中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体现科技前沿、融合人文学科不够,教学中重灌输轻体验、重结论轻过程、重验证轻探究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仍然以“分数论”来进行学生评价,掐尖现象等屡禁不止。中小学科学教师培养不足、师资力量总体薄弱。二是协同联动不足。各方面育人主体还存在对科学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社会参与不足,教育部门单兵作战,工作整体成效不甚理想。不少家长把科学课程当成“副科”,不予重视。三是机制不够完善。在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方面,系统化的机制还未构建,包括选拔标准、培养体系等不够健全,城乡、区域、校际科学教育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解决。

三、开辟新赛道,着力构建科学教育助力教育强市建设新格局

科学教育是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承担着探索开辟超常规教育特殊赛道,全面提高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重任。我有三个方面的初步思考,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做好“教学质量”加法,夯实学校科学教育主阵地。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我们聚焦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等多个环节入手,推动校内科学教育质量提升。一要优化科学课程体系,注重将科技教育、STEM教育、实践实习相结合,做好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融通、课内课后协同配合,强化核心素养培育,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二要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围绕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需求,在教育理念、教学实践、教研行动等层面实现跨学科转向,提高课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增强科学传播意识,充分发挥科学教师的主力军作用。三要创新科学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跨学科、场景式、体验式等教学,推动科学教育从“习题教学”向“问题教学”转变,培养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能力,引导学生涵育科学精神,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

(二)做好“资源整合”加法,拓展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科学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构建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科普生态。一要用活家校协同,通过组织开展家庭科普实践活动、倡导亲子科普阅读、培育家庭科普文明风尚等,推动儿童科学启蒙、科学实践能力培养,促进科学教育学在日常、融入生活,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二要用好科研资源,中小学要加大与全市高校及科研院所实验室、科普基地联动,积极吸纳科学家、专家学者等校外力量,开展“科学家进校园”、科普日、科学周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前沿的科学教育资源。三要用足校外场所,坚持“非我所有,为我所用”,整合研学基地、青少年宫、博物馆等场所,打造科普精品线路,为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搭建广阔平台。

(三)做好“改革创新”加法,凝聚科学教育发展新动能。一要发挥人才选拔培育牵引作用,通过建设一批科技特色高中,持续实施“雏鹰计划”“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推动基础研究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二要发挥活动引领带动作用,积极为中小学生搭建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展示交流平台,强化和培养青少年科学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现并引导有潜质的学生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三要发挥数字赋能协同发展作用,大力推动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及时将优质数字科普资源汇聚纳入平台,推动教育教学模式转变,用数字化手段为薄弱地区科学教育赋能,着力建设人人、时时、处处的科学教育新体系,让学生乘“数字化快车”奔向科学殿堂。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