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纵深推进新工科建设、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如何把好人才培养质量“最后一道关”?
重庆理工大学这样解题。5月30日,该校举办首届工科毕业设计创新大赛,采用“企业出题、学生答题、双师判题”的竞赛模式,考查学生真实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车辆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7个工科学院的47支队伍入围决赛。
比赛现场。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学生答辩。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真题真评”
企业深度介入选题、判题环节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最后一环,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是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窗口。
重庆理工大学一改传统工科毕业设计选题大部分来自专业教师的自拟题目,本次大赛所有选题均来自合作企业,与企业生产实践、产品开发和技术储备等紧密结合,让学生听到“枪炮声”做出“真东西”。
同时,企业还深度介入判题环节。学校将大赛评价与常规毕业设计答辩相融合,在答辩环节将答辩组的主体成员从学校教师转变为企业专家,实现对毕业设计质量的多元化评价,并利用企业专家的丰富工程经验考查学生真实的工程实践能力。其中,20人的答辩专家组有14位是来自不同企业的行业专家,占比达到70%。
“真操实做”
实物样机大量涌现
不仅如此,大量实物样机在大赛中涌现。47支队伍研制的实物样机涉及医药康养、人工智能、新材料、计算机科学、智能物流、智能汽车等多个领域。
机械工程学院姜杨带来基于视觉引导的手功能康复训练机器人设计研究,有利于解决患者的指间关节伸展困难、丧失握持能力等手指运动功能障碍。
如何从被污染的水源中获得清洁水?化学化工学院林彬鈉、万秋玲基于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技术,设计了太阳能驱动自动追光的海水淡化与储存装置,提高了太阳能转化效率。
学生作品“太阳能驱动自动追光的海水淡化与储存装置”。付军摄
机械工程学院蔡宇轩、钟万福合作研制的金属智能分拣系统,可自动分拣回收金属废料,提高回收效率和减少人工成本,在废弃物回收、金属加工和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
人流量密集场所如何高效监控引导人群?(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张铁警、黄乐明合作设计的无人机实时人群密度估计系统具有视角开阔、视频覆盖面大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开放公共场所的人流密度检测和人群计数。
“学生做出的大量‘真东西’,有利于改善‘纸上谈兵’的毕业设计模式造成的毕业设计同质化问题。”重庆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学生作品“桌面级线控悬架系统教具开发”。付军摄
向内延展、向外辐射
推动工科毕业设计改革
据了解,大赛自去年11月便启动筹备,向企业征集了102项毕业设计题目。经过项目攻关、实物制作、作品展示、答辩评审等环节,有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系统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推进形成以“真题真做真实践”为特色的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新范式,健全产出导向的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机制。
学生答辩。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重庆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哈宁武评价,本次大赛正是重庆理工大学抓准产教融合内涵、高质量践行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体现。他强调,要紧紧抓住产教融合这条主线,通过“真题真做真实践”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要做好工科毕业设计改革的向内延展,带动其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要做好工科毕业设计改革的向外辐射,推广成功经验,逐步建立跨院校、跨专业的新工科毕业设计交流平台,逐步构建校校融合、资源共享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
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建国表示,接下来,学校将继续做好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依托产教深度融合,开创一条辨识度高、持续性强的工程教育改革之路,培养更多具有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