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成长 善风满两江 ——微镜头里看两江中学校“善”的教育哲学
公开课上,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分组实验
两江学子张荣粤入选举重国家队正备战巴黎奥运会
在历史的长河中,十余年,只是短短一瞬间;但对于两江中学校来说,十余年,是一座屹立的里程碑,足以书写两江人不懈前行的精彩华章。
2010年创办,3年后即晋升为重庆市重点中学,2018年成为西南政法大学附属中学,2020年发展成为两江中学教育集团——两江中学校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完成了几大步跨越。
发展为要,文化为魂。自办学以来,学校积极践行“上善若水·善天下”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善教育”特色文化建设,并通过“善”文化引领全体师生发展,使办学理念逐步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与行为准则。
以善教育为引领,两江中学的“金字招牌”正在不断擦亮,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
“善教之师”向下扎根
镜头1 以善立身绽放善德之美
视频里,来自名校的主讲教师在线上为学生传授着知识;视频外,教室里的辅导教师组织学生认真听讲,为孩子们的线下学习答疑解惑。一块大屏幕,连接起两个时空的交流;两位老师,传递着优质教育的薪火……
这一幕,发生在两江中学的“双师课堂”上。2021年5月,两江中学牵手重庆八中开设智慧云校“双师班”,开启了全新的云课堂、云学习模式。而该模式在让学生享受名校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为本校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不同于传统课堂,“双师课堂”对线下辅导教师要求更高。“相较于普通班级,我们往往需要同时备两套课、出两套题。”自任教“双师班”以来,高2023届年级主任王艳坦言“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是压力也是动力,是重任也是责任。面对新挑战,两江中学教师团队不缺的是迎难而上的担当,定期开展研讨、培训,从课堂教学安排到班主任管理,再到学生交流和家校沟通,高2023届的老师们通过不懈耕耘,让“云端”上的教学沉下来,真正成为适应两江学情的育人实践。
如今,“双师班”学习成效持续向好,浓厚的学习氛围已然形成。而在课堂之外,作为用新高考检验新课标、新教材的“三新”团队,从高2023届这支精英之师身上投射出的,正是两江教育人善抓新机遇、善迎新挑战、善创新奇迹的“善德”之美。
镜头2 以善立教深耕善知之魂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先有一桶水。专业知识是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基础,立足于“善天下”的育人目标,两江中学如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团队?
“作为老师,比学生更需要学习。”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曹兴强谈到,两江中学始终坚持从完善教育理论、本体知识、学科知识和方法论知识四个维度出发,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善知”之师。
学校青年教师众多,均为师范名校出身,底子好,专业强,但要成长为扎根教学一线的资深教师,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为了加快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内培与外训两手抓,依据校本研修计划,开展“三飞工程+青蓝工程+教师论坛+客座名师大讲堂”立体式特色教师培养,为广大教师搭建起善学善知的教研平台。
仅2021年,学校邀请专家名师进校培训12次,组织教师参加网络培训3500人次、市区级培训270人次、校级培训人数3000人次。
“不仅要有知识,还要会研究、善创新。”据学校教务处主任任小秋介绍,学校很重视课题研究式教师培养,积极指导全校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市级、区级、校级课题研究,并制定相关奖励方案,鼓励老师们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近3年来,教师基于教研教学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8篇,获奖论文110余篇;成功结题国家级课题1项、国家级子课题1项;申报市级课题7项,已结题2项,在研5项;申报区级课题14项,已结题7项。
镜头3 以善育人淬炼善能之才
善教之师,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以善育人。优秀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是两江教师必不可少的关键品质。
“听彭老师的课,让我学会了用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起两江中学的彭锋老师,学生们的评价总是很高。热衷钻研教材,上课善于启发式引导学生拓展解题思维,看似严厉的外表下,彭老师的谆谆教诲却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心田。
名师出高徒。以自身的优秀带动学生的卓越,由彭锋老师所执教的学生,凭借在全区统考中拔得头筹,多名学生拿下全区前十的好成绩交出一张张满意的育人答卷。
事实上,在两江中学,这样的“善能”之师不在少数。
有善于管理之才,陈彦、王德均、彭锋、邓莉娅、李美强、谭仕平等人树起全区优秀班主任标杆;有善于教学之才,屈春艳、邹超、杨丽、谢云中、尧华兰、代良佳、李小利等区学科先进个人在各自领域绽放光彩;有善于竞赛之才,在各级各类的赛课比赛中,两江中学获奖教师达150多人次。
施教有方,育人有道。近年来,通过探究式、竞赛式、网络式、主题式等多种教师培养实施形式,两江校园里相继涌现出一大批深耕教学、业务精湛的“善能”之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专业人才力量。
“善学之生”向上生长
镜头1 存善心细微之处育美德
善是德之本,善心是“德”的源泉与内化。把善植入学生心中,让学生树立善念,养成善心,是两江中学德育的内涵所在。
让善念见于行。“善”的德育,是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学校将“善教育”思想融入德育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抓手,通过入学教育、主题教育、寄宿教育将常规管理落实到细节,如升旗仪式、两操纪律、文明用餐、公物保护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善”的心灵。
让善念存于心。“善”的德育,是厚植成长沃土,呵护幼小心灵。
育德重在育心,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施“强能计划”,引进专业心理学人才,组建学生成长导师团,通过分学段特色开展心理教学工作、优化心理第二课堂、举办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等,真正把人文关怀做到学生心坎上。
此外,学校还以“善文化”为中心,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德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学校构建了涵盖公益服务、学习学术、艺术爱好、体育运动、劳动实践五个领域共计30余个社团。
其中,学生科技社团的机器人创意作品先后获得全国二等奖、重庆市一等奖;“心晴”心理社、模拟法庭社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社团;文学社《蜀道难》《红岩·英雄魂》获教育部“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优秀奖。
镜头2 养善思多维发力培英才
刚刚结束的2022年高考,两江中学传来喜报,重本升学率再创新高,特色班成绩斐然,名校输出又迎突破。
自立校以来,短短十余年间,两江中学这颗渝北教坛冉冉升起的教育新星,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不断用实绩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两江速度”。
不止是高考捷报频传,学校的优质更是有口皆碑。连续多年荣获渝北区高中综合督导评估一等奖,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稳居渝北区前茅,学校多次获得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以求真,行以至善。成绩背后,是智慧的两江人坚持践行“善”的教育哲学,以善教引导善学,以善听、善问、善习、善得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勤学善思的两江学子。
在两江中学,学习成绩并非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以养成善于思考的能力为目标,学校坚持多把“尺子”衡量,搭建多条赛道育面向未来的多元人才。
善思促善行,体艺科技两开花。学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完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推进机制,扎实开展体艺、科技等特色教育,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目前,学校已成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示范学校,渝北区网球、跆拳道、羽毛球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合唱团、舞蹈队、跆拳道、田径队、足球队、网球队、羽毛球队在市级各项比赛中获得100多块奖牌,舞蹈队、合唱团连续3届荣获重庆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学生科技社团的机器人创意作品先后获得全国二等奖、重庆市一等奖、渝北区区长奖,学校获得渝北区人民政府“科技创新培育奖”。
镜头3 行善举幸福人生筑根基
在两江中学,“善教育”不是纸上空谈的教育,而是从课堂延伸到各项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行之以善中,做到心善如水、从善如流。
劳动实践活动,正是将“善”的文化落到实处的教育活动。两江中学通过构建以“善文化”为核心的劳动教育体系,开展劳动主题教育,上好劳动教育实践课,以创新型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打亮底色。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下课后的两江学子们迫不及待地从教室的“小课堂”奔向劳动的“大课堂”。不一会儿,校园里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同学们辛勤劳动、专心开展清洁扫除工作的身影。不怕脏、不怕累,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全力以赴,整个劳动过程中师生各司其职,共同为创造美丽洁净校园而挥洒汗水。
“我们明白了团结的力量,也懂得了劳动的魅力,更知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学生王越说。
人人参与其中,人人皆有所得。据了解,劳动教育实践课是两江中学“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主题教育的系列活动之一。近几年,该系列活动还以采摘果实、除草护绿、植物种植等多种形式生动呈现。
尚善有为,小行能大。立足校园实际,在科技文体艺术节活动中激发创新探索,强健学生体魄,熏陶真善美韵;在研学旅行活动中,阅读远山近水,细察名物古迹,探寻诗和远方……两江中学以掷地有声的实践,引领学生扬善行、行善举,在“时时行善”中实现“善行一生”“善行天下”,真正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谭茭 图片由两江中学提供
教育事业是“教人崇善”的事业。一直以来,我们将“善风犹存”两江属地文化主脉与学校办学文化交融,提炼“善教育”理念,致力于拓宽思路丰富育人模式,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心善、言善、行善、善天下”的接班人。
十余年来,两江中学朝气蓬勃,盎然向上,实现了学校勃兴、教师成长、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走过的每一步,都凝结着两江师生拼搏精神,浸透着两江人汗水和心血。
未来,两江中学将继续以乘风破浪、勇立潮头的豪迈自信,坚定打造“善文化”特色品牌,扎实推进两江中学教育集团整体发展,为谱写渝北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为渝北“四个大区”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重庆市两江中学校(西政附中)校长 郑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