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媒体信息 > 媒体新闻

迎接党的二十大 培根铸魂育新人丨“渝”见好老师:2022年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特辑①

日期: 2022-09-15
字体: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时代重任。广袤的巴渝大地上,一批批矢志于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师者,把教育理想挥洒在铸魂育人的美丽画卷中,在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中贡献坚强力量,为重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点亮了希望之光。

  为弘扬人民教师高尚师德,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重庆市教委评选推出了49名“2022年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并号召全市广大教师积极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以教书育人楷模为榜样,立足岗位无私奉献,潜心问道教书育人,努力成为“大先生”,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天,让我们走进西南大学教授王本朝、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刘昭琴、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教师郭灿,一起看看他们的故事——


   西南大学教授王本朝:仰望教育璀璨星空,脚踏教学科研实地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他是潜心治学,凭真本领、做真学问,引导学生成长的真学者;他是大公无私、言传身教、笃定信念、默默奉献的大先生;他用宽广的胸怀和润物无声的情怀,滋养着一届又一届的青年学子。

  他就是2022年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西南大学教授王本朝。


潜心教学,培育祖国英才

  “同学们,欢迎来到西南大学文学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奋斗,去担负刻苦学习的责任和学术研究的使命。”多年来,无论再忙再累,王本朝都会坚持为同学们上好开学第一课。

  重视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拓新教学方法,每一次课堂实践都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学海同游。

  王本朝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接着讲”教学方法。他认为大学教学不同于基础教育,应该接着教材讲,这是一种思维启示和精神召唤,也是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突破;他坚持写教学日记,记录教学点滴,以辛勤耕耘浇灌出丰硕的育人之果,指导培养出206名硕士、35名博士、5名博士后和12名访问学者。而他本人也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重庆市首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首批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计划,获重庆市专家工作室首席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称号。

 

▲生动的课堂


矢志不渝,勇攀学术高峰

 “做学问要像做针线活,需一针一线地缝,不能跳线,也不能串线,否则做出来的衣服就有漏洞。”王本朝常常告诫学生,要有坚定的意志,凭真本领做真学问,学会坐“冷板凳”。

  他在学术上笔耕不缀,新见迭出,率先提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研究问题,得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评价。作为首席专家,他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开创出第三个学术研究新领域。

  迄今为止,他出版学术专著9部,主编教材和著作18部,发表高质量论文240余篇。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2次)、三等奖等。他还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

  

▲参与教学研讨


锐意开拓,引领学院发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我们这代人就是要把教书育人的根基打得更牢更稳更强。”王本朝说。

  自先后担任西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院长以来,他团结全院师生共谋学院发展,同赴幸福生活。他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带领学院推动新文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育一流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育人之“花”,灼灼其华。在他的带领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成功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第三级认证;学院获得重庆市级一流本科专业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思政课程、视频课程6门,重庆市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领衔获批了首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主讲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入选了第一批国家一流本科线下课程;带领师生出版“博导文库”“雨僧文库”“中青年学者文库”“吴宓纪念文集”等;带领师生成功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社科基金项目50余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3项、第十次重庆市优秀社科奖6项;发表CSSCI刊物、收录学术论文350余篇;学院被评为西南大学“十三五”科研先进单位,学科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

  此外,王本朝还担任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重庆市委副主委,连续两届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连续8年担任全国高考自主命题(重庆卷)语文组组长。

  

▲王本朝和学子在一起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刘昭琴:赤子之心逐梦浩瀚长空,精益求精培育航空“后浪”

  投身航空事业,她23年如一日地搭建“天梯”,用问鼎苍穹的赤子之心书写青春的诗行;致力薪火相传,她坚守在高职教育教学前沿,用航空报国的坚定信念培育航空“后浪”。她就是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带头人刘昭琴。  

  从事航空教育事业23年,刘昭琴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勇担重任、守正创新,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谱写在教育生涯,以心为烛照亮学子未来。


心怀家国,理想信念引领“大国工匠”


  “从茫茫戈壁到浩瀚星空,中国航天事业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作为学校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带头人,刘昭琴在新生开学典礼上,语重心长地为未来航天人们送上“开学第一课”。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课堂上,刘昭琴善用一系列鲜活生动的案例,唤起青年学生们的家国情怀、远大理想。配合阅兵典礼画面,刘昭琴为学生科普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察打一体无人机,讲述我国无人作战系统在国际上的崭新成就,鼓励同学们要多学知识、技能,树立科技创新的观念;通过讲述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突破万难回到祖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院长大胆创新的故事,让学生们为老一辈航天人无私奉献、报效祖国情怀深深感动……

  在她的引领下,一位位学子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大国工匠的目标奋斗前行。刘进、张易等全国技术能手、省级青年岗位技术能手、大国工匠职教之星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优秀人才层出不穷,走上航空报国之路。


以心为烛,用爱照亮学子广阔未来


  传承,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执守初心,筑梦育人。多年来,刘昭琴以师者的初心为指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燃每一颗梦想的火种。

  

▲刘昭琴(右二)带领团队参加教学能力比赛

  曾经,学校飞行器制造技术班的学生小刘因为粗心在国家级技能大赛选拔中落选,情绪十分沮丧。是刘昭琴耐心引导他放远眼光,查找不足,并一步一步指导他在第二年的国赛中夺得全国一等奖。后来,小刘还荣获了全国技术能手、四川省青年岗位技术能手、大国工匠之星等荣誉称号。

  “在我的低谷期,是刘老师一直在鼓励我、帮助我,‘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再仔细检查一遍’让我受用至今”。时至今日,小刘仍十分感激刘昭琴当年的谆谆教诲。

  面对另一位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刘昭琴多年持续关注他,耐心与家长合作,一步一步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阴影,直到顺利毕业。 

  这样的案例在刘昭琴的职业生涯中还有很多。她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关心,成为照亮无数学子前行的灯塔。


勤耕不辍,创新进取结出累累果实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追梦人。身兼现代班组组长、专业带头人、团队负责人等工作,刘昭琴将压力化作动力,凭着强烈的责任心、坚定的事业心和积极的进取心,在教书、育人、科研、技能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刘昭琴在办公室给学生示范

  她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出“四化改革”、模块化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有效课堂、课程思政等;她主持主研省级和国家级教改课题 20 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她带领团队成立航空机电工程学院,开设航空航天特色专业 5 个,立项7个国家级双高专业群建设项目;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学团队、重庆市飞机维修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等省市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 4 个,带领团队成功立项国家级和市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0 余次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 

  如今,刘昭琴的航天教育事业还在继续。“要时刻感怀党和国家的培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才。”刘昭琴说。


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教师郭灿:让教育回归本真,找准智慧少年的培养“密码”


  在大渡口区实验小学运动场,郭灿早早站在小操场准备值周工作。课间铃响起,一群班上的孩子欢快地奔过来,把郭灿团团围住,争先恐后地“挂”在她身上,七嘴八舌地告诉她今天又发生了什么新鲜事。  

  扎根三尺杏坛17年,郭灿坚信,新时代需要与时俱进的教育哲学,培养智慧少年必须从班级管理中找寻到“智慧密码”。那她的“智慧密码”是什么呢?答案是协同各方育人力量让教育回归本真,释放孩子的天性。

▲与学子互动


快乐密码:尊重个性让孩子们“蹦”起来


  “让孩子们充分张扬个性、发挥特长,是新时代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郭灿坚持用科学的方法育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

  放手,让孩子动起来。“让孩子成为班级的主人。”在郭灿看来,班级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每一个孩子都会轮流担任“值日班长”,安排保洁任务、参与班级管理,并自己制定班规管理自己,逐渐形成自主自律的良好品质。

  活动,让孩子乐起来。无论是班会课,还是学校的艺术节、少先队集会都是孩子们展示才能的舞台。郭灿希望,孩子们能在活动中彼此了解、相互帮助、找准自己成长的方向。

  创新,让孩子“蹦”起来。郭灿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活动。跳蚤市场、小小银行家、公益小卫士、小义工……都是孩子们实践锻炼的舞台。看着一个个天马行空的创意变为了现实,孩子们既体验到了创新的喜悦,又萌发了创业的意识。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保持学习的动力,郭灿还制定了许多班级管理小妙招,比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奖状大作战”,并为其开展“颁奖仪式”,让孩子们感受到满满的仪式感;创新“学分换特权”计划,如优先排队打饭、吃老师亲手做的食物等。各式各类的“政策”出台后,孩子们课堂表现、行为习惯、作业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力争上游的孩子越来越多。

  “在班级的这块教育乐园里,一定要让孩子们蹦起来,要快乐、健康、独立、创新。”郭灿笑着说。

  

▲与其他教师交流

成长密码:家校共育还孩子健康向上童年

  踏着“双减”政策的浪潮,郭灿和家长们一起组建了“火山足球队”和“火山篮球队”,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体质。 

  筹备过程中,郭灿协调家委会总结方法,完善球队制度。从足球场地的选择,到训练项目的设定;从训练器材的配备,到后勤安全的保障......郭灿和家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最终确定了足球队的训练定位,形成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郭灿还协调体育教师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并将作业课程化。通过周末“火山班足球训练营”强化课外练习和开展科学训练指导,巩固课堂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 

  目前,“火山足球队”成功开展了15期足球训练,参加人数都在20人以上,成为了孩子们每周日上午的固定项目。稚嫩的小队员们,从刚开始的特立独行到渐渐有了团队意识,对足球运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昂,凝聚力也越来越强,形成了高度的集体荣誉感。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参与到了足球队的活动中来,他们以身作则,同孩子们一起跑步、热身,进行体能训练,进一步促进了亲子关系。 

  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郭灿致力于利用各方资源,构建班级特色体育活动课程,打开家校共育新模式,凝聚育人合力,培养出健康积极的儿童,促使核心素养落地,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向上的童年生活。

  

▲郭灿及其团队

  多年来,郭灿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之路上走得很扎实,也收获了不少:“大渡口区最美少先队辅导员”“重庆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重庆市优秀班主任宣传人选”获得者;还加入了重庆市教科院“重庆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团队”“大渡口区中小学传统节日课程研发小组”等。

  而在郭灿育人路的前方,还有一座座的高峰,等待她带着孩子们共同翻越;将有一顶顶桂冠,等待她前去摘取,然后戴在孩子们头上……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