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教育评价将如何创新?教育评价改革怎么更好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在5月15日举行的首届(重庆)教育评价国际会议上,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30多位国内外教育评价专家相聚云端,进行学术专题报告,共同分享教育评价改革与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
主题为“教育评价的迭代与创新”的首届(重庆)教育评价国际会议,由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发起,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和重庆两江新区教育局等共同支持,以一个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的形式举行。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民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难题,被称为 ‘龙头之战’‘攻坚之战’‘升级之战’,希望借助本次会议的交流平台,汇集不同学段的国内外专家的智慧力量,分享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教育评价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共同探索教育评价的‘中国范式’‘全球方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民说。
“破解教育评价‘五唯’顽疾,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到各阶段,各学科和育人环境,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改革。”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黄政从如何深化学校评价、完善教师评价和优化学生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黄政认为,学校建立绿色教育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创新精神、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学业负担等方面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黄政
教师评价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分类开展教师评价,对中小学教师更加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双师型”教师更加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对高校教师更加注重能力和贡献的考察。要加快建立适应不同主体不同学段、符合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学生评价要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开展学生各学段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培养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路、肩上有责的人。开展以学生的进步幅度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努力程度、进步程度的改革试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被看见”“被肯定”。学校要与社会、家长摒弃“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坚持“五育并举”,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体系,让评价更加关注“现实中的个人”,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现、自由选择和自主生长,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主论坛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 Andreas Schleicher进行了《国际学生评价发展趋势》的主旨报告,重点结合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以及自身对世界各国教育水平的认识,提出对教育评价的理解与建议;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杨银付的主旨报告为《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分享教育评价改革推进的经验做法。
据了解,自《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以来,重庆围绕“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决策部署,狠抓配套体制和长效机制的统筹建立,已出台20余个教育评价改革配套文件,成立首届全市教育评价改革咨询指导委员会,组建专兼职督学、评估监测等专业队伍4500余人。依托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加强与国(市)内外的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先后推动评估院与中国—泰国职业教育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重庆市“一带一路”教育评价中心,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城市提供服务。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刘云生
在论坛上,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刘云生重点介绍了《第五代教育评价探索与实践》。刘云生表示,重庆市正在探索的第五代教育评价,以育人为本、服务为导向、智能为特征,强调回归育人本位,实现评价引领、服务、实施育人的目标。从2009年开始,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已与市内外119所试点校合作研究,集聚国内外300余名核心专家,历时12年建立了服务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评价育人体系。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两江新区在教育评价改革领域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工作,尤其是在智慧评价方面,探索建立智能化教育评价体系,形成了一批以智慧评价为引领的特色品牌学校。”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皮涛说,以本次主会场的礼嘉实验小学为例,通过评价改革倒逼学校课程建设、教学方式的改革,构建起“134N”的学生立体评价模式,学校与高校、专业机构合作,打造学生全息智能评价系统,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生长。
重庆两江新区礼嘉实验小学开展“乐评”现场
大会期间,在基础教育监测评价发展与创新、基于类型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创新、高等教育评估走向、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测等四个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享了教育评价的改革经验,探讨了系统化推进评价改革的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