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女生延时课上做棉袄谢母恩 重庆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
“在做这件棉袄的时候,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妈妈当年为我一针一线缝衣时的心情以及她对我的爱,我也希望用这件为她制作的棉袄,让她体会到我对她爱。”近日,璧山中学学生林楠在学校的“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延时课上,为她的妈妈耗时一周制作了一件棉袄。这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暖了所有老师的心。
林楠正在展示妈妈给她制作的小棉袄,身旁绿色这件是为妈妈做的新棉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据了解,这是重庆实践“家校共育”的优秀案例。它不仅响应了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也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
课后服务是民生热点,也是教育新命题。据重庆市教委消息,目前,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很高兴,能把我家的温暖带进课堂”
近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璧山中学见到了给妈妈织衣服的学生林楠。
“我参加的是‘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本次活动是由杨梅老师组织的。一天,我听她在学校广播中征集旧棉袄,我就想到了自己家里妈妈给我织的那件。”林楠说,那件粉白色的棉袄比成人的手掌大不了多少,是她小时候母亲亲手织的。
杨梅老师在了解到这件棉袄的故事后,她反而有些不忍心改造这件“装”满了母爱的棉袄,在与林楠商量后,决定由林楠重新给她的妈妈做一件。
一周后,新棉袄织好了,林楠的妈妈也被邀请到学校,穿上女儿为她做的棉袄,一直舍不得脱下来。
“我的外公和外婆都是裁缝,听说,我妈妈的衣服都是他们一针一线织的。我想,妈妈也是怀着这样的心情给我织衣服的吧。今次,我也只是延续了妈妈对我的爱。”林楠说,让妈妈冬暖夏凉、年轻时髦,就是她参加这堂课的愿望。
林楠将母慈子孝的家风带进课堂后,不少同学也获得了启发,纷纷开始策划为父母设计一件衣服,去回报他们的爱。对此,林楠只是说:“很高兴,能把我家的爱带进课堂。”
100多门选修课 呼应“五育并举”
2014年以来,璧山中学开设了100多门选修课,成立了50余个学生社团。林楠参加的“衣衣不舍服装工作坊”正是创新课程之一。
据了解,璧山中学为该课程设置了多学科背景,如让有专业特长的美术老师、语文老师加入工作坊,充分发挥团队合力,将书法、国画、油画、丝网印等融入服装设计、服装制作过程中,使工作坊的作品更多元,更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
此外,璧山中学还开设了丰富多样的美育选修课,包括书法、国画、陶艺、茶艺等课程,并取得丰厚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璧山中学,记者还看到了大片的农田,栽种了白菜、蒜苗等农作物。据了解,这是为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以班级为单位“承包”的农田。学生们在栽种中,不仅能了解农业方面的科学知识,还能培养劳动精神。
璧山区教委表示,今年以来璧山全面优化课后服务课程结构,着力增加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课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全方位、多角度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
璧山中学并非重庆的唯一优秀案例。据重庆市教委表示,重庆一直致力于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在坚持推进“5+2”课后服务模式的同时,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参与课后服务教师超过20.67万人,参与学生数300.16万人,学生参与率98.32%。
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重庆市教育部门以校长、教师轮岗交流为抓手,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提升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等政策文件,优化课堂教学措施,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建立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下一步,重庆市教委将持续加强校内提质减负。在全面开展课后服务方面,对课后服务覆盖率较低的区县进行“点对点”指导督促。此外,配齐配强课后服务师资力量,加强课后服务经费保障,研究制定课后服务激励机制、假期中小学托管服务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培养出一批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肩上有责、脚下有路的“强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