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台·鉴育人丹心│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贾韬:修身齐家、教书报国,一腔赤诚寄此生
贾韬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已经正式工作了10年。
相较于父辈们在教学岗位上的付出,这个时间并不算长。但踏寻着父辈的脚步,秉承着立德树人的初心、正直严谨的家风、敢于担当的作风,他已被推荐为全国教育世家候选人,将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无怨无悔地继续耕耘,在科学研究的探索中锲而不舍地攀登跋涉。
秉承家国情怀 回国投身教育
执着投身于教育事业,源于贾韬的家庭熏陶。
贾韬的祖父和外祖父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转业后投身教育事业。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塑造了踏实正直的家风。贾韬父亲在大学中从事师范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师范生;而母亲则长期扎根小学教育一线,致力于音乐美育教育,用挚诚与爱心浇灌了一批又一批祖国的花朵。
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贾韬成绩优异。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后又获得美国高校的全额奖学金资助,前往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分别获得该校物理专业硕士学位、工业与系统工程硕士学位和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博士毕业后,先后在美国东北大学和伦斯勒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
家庭的熏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一直吸引着贾韬回国发展,国家建设对海外人才的需要进一步促使了贾韬回到祖国。
秉承知识分子家庭特有的“齐家治国”的家国情怀,2015年,在美国学习生活11年后,贾韬回到了家乡重庆,来到外祖父和父母工作过的西南大学担任教师。
贾韬(前排左二)在国外组织学术会议
革新课程考核 传递至善能量
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无论科研和行政工作有多繁重,贾韬总是将本科教学放在第一位。为把本科课程上好,贾韬充分发挥在大数据方面的专业技术特长,收集了上万份国内国外高校理工科课程的教学大纲,并对其文本内容开展大规模分析,从而更好发现其共性规律,辅助本科教学工作。
贾韬发现,中美理工科课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课程考核上,国内课程的测试环节较少,期末考试占比太高,存在临时抱佛脚、一考定乾坤的问题。
为此,贾韬在教学环节中加入作业、随堂测验等考核环节,将平时考核纳入总成绩,弱化期末考试所占比重,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练习巩固。引入国外课堂中经常使用的“公式纸”,允许学生把抄写有公式或知识要点的一页A4纸带入考场,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复习和整理知识点,一方面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当中解放出来,从考察知识的记忆能力转变为考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相关改变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一致好评。
在研究生培养上,针对研究生课程内容较为陈旧的问题,贾韬与学院老师充分讨论,牵头修改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的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方案。
贾韬在自己所授课程“网络科学导论”中,引入全英文教材,制作全英文课件,让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前沿内容,激发交叉学科研究的兴趣。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贾韬更注重传导正能量,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常常以个人出国留学又回国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指导培养的2016级硕士生朱章黔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军人生命,于2017年获第二届“最美北碚人”称号。
贾韬(左四)与学生参加学术会议
治学严谨执着 科研求真务实
贾韬认为,严谨治学是保证学术发展的唯一路径。因此他总是要求学生,对于结果不太清晰、结论不太明确的工作,一定要反复验证,直到对结果能充分解释以后才考虑发表论文。
有一次,他的学生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由于这些结果似乎与现有的发现存在不同,贾韬与同学一道,反复开展各种对照验证,确保发现结论的可解释性,又花了大半年时间,与其它文献结果进行了反复的对照实验后,才开始论文的写作和投稿。而论文发表时,用于说明工作细节的补充材料足足写了20页,几乎和论文的正文一样长。
贾韬与毕业学生合影
在与学校老师的日常合作中,贾韬总是坚持要有实质性的贡献才对论文署名。他在有些工作上虽然既不是第一作者也不是通讯作者,但是在整个研究的策划和论文的写作上,出力不比任何人少。贾韬常说,虽然发表的论文不算多,但是有自己署名的每一篇论文,都可以在学术报告上讲清楚来龙去脉。
回国后,贾韬团队已经在Nature子刊《Nature Human Behaivour》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受到相关媒体报道和科研同行的正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