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里情况太复杂了。”6月6日,在大渡口育才小学(双山校区),这是许林盛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他说,从跳入江中到把两个孩子救回岸,只有短短五六分钟,落水孩子到岸边的距离也只有20多米,但在他心里,那是一段无比漫长的时间、一段生死攸关的距离……
有一刻曾想:“怕是游不回去了”
6月1日下午,王红旭及妻子陈璐希、许林盛及妻子张亚,以及他们的另一个朋友,三家人一起带着孩子在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边游玩。
“有娃儿落水了!”有人大声惊呼。张亚还来不及反应,王红旭和许林盛已经像箭一样地冲了过去。
6月6日,巴南区典雅小学体育老师许林盛讲述与英雄王红旭一道跳入江中救人经过。
“王红旭往江里冲的时候,我听见陈璐希着急地大喊:‘快点快点,去救娃儿啊!’”张亚说,“旭哥是斜插着冲到江里去的。许林盛避开人群拐了个弯,他可能想离孩子落水点更近一点。”
王红旭首先救下的是一个小女孩。他把小女孩推过来后,许林盛赶紧带着小女孩往回游。
“水的阻力很大。”许林盛说,当时风很大,还有一艘大船经过,因此江面看似平静,而实际上是一浪接一浪的,水的反推力非常大。短短几米的距离,他花了很大力气才游回来。
上岸后,许林盛迅速将湿透的衣服、鞋子脱掉,再次跳入江中。
他从王红旭手中接过了第二个孩子——一位小男孩。最开始,他用双手将小男孩托着,双腿蹬划,可游不动。于是,他一手侧托着小男孩,另一只手划水,勉强前进了一点点。
江水带着泥沙进了许林盛的眼睛,让他看岸边有些模糊。“怕是游不回去了。”这时,水里有人递来一根树枝,他一拉,却折了。
但这给了许林盛信心:“岸边应该不远了。”他将头埋在水里,奋力地游了几下,“绝望中有人伸来一只手。”许林盛用力将孩子推过去,被人拉上岸。
妻子是“救命人链”中的第四环
张亚一直密切地注视着丈夫。当她看见许林盛将头埋在水里好几秒没有出来时,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
“看着不远,所以最初大家都认为他们能游回来。”张亚说,当看到4个大人游泳极其费力时,人们赶紧手拉手组成了“人链”。
6月6日,大渡口区育才小学体育老师张亚讲述“救命人链”的救人经过。
“最前面的是3位男士。”张亚回忆,自己是第四环,旁边是一位女士,再旁边是一位男士。也许是害怕两位女士松手,那位男士一直拼命地将两人往后拉。张亚也牢牢地抓住前面男士的手。
“如果我一松手,几个人都会栽到江里去。”张亚回忆,江水淹到了自己的胸前,前面3位男士都只剩头部露出水面。
看到水里的几位施救者非常吃力,前面的男士试图再往前一点。但“人链”最前端的江底是软泥,再往前,江水一下变深,人便会没到水里。所以,当时“人链”往前送了一下,又赶紧退了回来。
水里的3名施救者陆续被拉上岸,但王红旭却越漂越远。许林盛还听见王红旭喊了一声:“拉我一把!”他试图第三次冲进江里,但被众人死死拉住:“你不能下去,你没力气了!”
看着好友王红旭消失在江中,许林盛悲痛地用双手捶着头。他说,当时自己脑子一片混沌,希望眼前这一切不是真的。
大学期间曾跳进湖里救人
许林盛和张亚是大学同学,就读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10级体育专业。
张亚是1班的班长,许林盛是2班的团支书。二师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圯姣告诉记者,从2010级开始,学院成立了“青星”青年志愿者工作坊,每个周末分两组轮流去乐一融合幼儿园,为有智力障碍的特殊儿童开展体能康复、感觉统合训练等志愿服务。
六月六日,巴南区典雅小学体育老师许林盛展示市民拍摄的救人场景。本文图片均由特约摄影钟志兵摄\视觉重庆
从大一到大三,许林盛便在周末带队去幼儿园做志愿服务。他还参与了全国助残日、全国特运会等各种志愿服务。重庆市举行第31届“校园之春”活动时,工作坊获得重庆市十大感动校园人物。许林盛带领大家宣誓,表示要继续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后来,许林盛和张亚通过专升本,一起升入重庆文理学院读本科。“大四时,他就跳进湖里救过人。”张亚告诉记者,那次是冬天,事后许林盛自己并没有说,还是同学告诉大家的,学校后来对许林盛进行了嘉奖。
许林盛说,他从未在江里游过泳,“江里的情况太复杂,水流变化多端,不知道哪里有漩涡、漂浮物等。”
这次为什么会毫不犹豫跳江救人?“这是本能。娃儿在江里呼救,我没有时间想别的。”许林盛答。
许林盛夫妇眼中的王红旭老师——全校200多位老师的出生年月他都记得
许林盛是巴南区典雅小学的体育教师。他的妻子张亚和王红旭夫妇是同事,都在大渡口育才小学工作。两家人关系不错,孩子也同在一个幼儿班,于是经常互相帮忙接送孩子。
“学校的老师无论年纪比王红旭大还是小,都叫他‘旭哥’。”张亚告诉记者,王红旭除当体育老师外,还在学校做人事工作。全校200多位老师他都叫得上名字,记得住出生年月。
在许林盛夫妇看来,王红旭为人处事特别好。新来的老师没有房子住,他跑前跑后地帮忙联系租房子。王红旭还很善于做思想工作,“本来他就微胖,一笑,两个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线。”张亚说,平时自己和同事有什么烦恼,旭哥两句话就给化解了。
许林盛的孩子小言午和王红旭的孩子小团子也是好朋友。两个年幼的孩子并不懂得发生了什么,但小团子知道爸爸救人去了,还没回来。记者采访时,小言午则在一旁用稚嫩清澈的声音响亮地说:“我也要去救人!”童声真挚,家风使然。
社会各界点赞王红旭和“救命人链” 英雄城市孕育英雄人物
连日来,大渡口区育才小学体育教师王红旭和10多名群众勇救落水儿童一事引发市内市外、线上线下高度关注,社会各界都为他们的义举点赞,称英雄城市孕育英雄人物,英雄人物成就了英雄城市。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马岱良认为,重庆有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孕育了“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的重庆人。在他人生命面临危机的紧要关头,王红旭和他身后的“救命人链”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合力施救,展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令人感动。这正是这座城市底蕴的折射、文明的彰显,也是持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具体体现。
健康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风尚、昂扬的精神面貌,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马岱良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需要大力弘扬王红旭和“救命人链”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重庆社会科学院法学与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丁新正说,重庆既是一座深具传统儒家“勇”“义”文脉的城市,又是一座具有现代城市温度和品格的城市。救人教师王红旭和见义勇为英雄群体,是这种城市文脉和品格的继承和延续,也是重庆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城市精神、提高文明素养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的实例。
王红旭老师用自己的牺牲换回两条稚嫩生命的义举,这几天在重庆市民中广为传颂。
家住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革新社区的王雪表示,我们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王红旭老师“纵身一跃救儿童”的行为让人感动又敬佩。“他的名字、他的事迹、他的付出值得我们永生铭记,一辈又一辈传承下去。”
大渡口区梅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梅明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王红旭不仅树立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还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践行了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精神。作为社工组织,梅明社工将联合广大志愿者,开展“生命急救”普及志愿服务,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许多外地人也关注着王红旭老师和“救命人链”的最新消息。
“重庆人对朋友热情大方,像春天般温暖无比;干工作酣畅淋漓;面对生死大义,凛然大气。”云南人朱伟红近十年来长期往返滇渝两地做生意,有许多重庆朋友。他说,纵观自己这十年来在媒体上看到的各类报道,重庆人见义勇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王红旭老师和“救命人链”彰显了可敬可佩的精神,值得社会永远崇敬。
(记者:李星婷、张莎、解小溪、冯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