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媒体信息 > 媒体新闻

将生动的战“疫”故事融入思政课

日期: 2020-03-25
字体: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为青年大学生讲好生动的战“疫”故事,讲透其中之情,析透情中之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着力点。
  科学分析战“疫”过程中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准确研判形势、作出科学决策,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广大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不惧风雨、坚守一线,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这些都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调集各种资源,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广大思政工作者要深入分析、科学阐释,为青年大学生解开众多“奇迹”背后的“制度密码”,切实引导青年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大力弘扬战“疫”过程中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1998年的抗洪抢险,2003年的抗击“非典”,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救援,全国人民始终同舟共济、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在每一次重大灾难中我们都能看到爱国主义迸发的精神力量。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全国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支援湖北和武汉。这其中,有年过古稀的院士带队出征,有“70”后、“80”后、“90”后医护人员的接续努力,还有“出租车司机”“快递小哥”和青年志愿者主动请缨勇担社会责任,全国人民“宅家”抗疫。中国人民不惧艰险、迎难而上,处处都有最美“逆行者”,时时彰显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书写载入史册的壮举。这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的诠释,更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情、践行报国志的重要契机。我们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充分展示战“疫”过程中彰显的强大综合国力。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疫情暴发后,党中央坚持全国一盘棋,紧急调集各方力量和资源,迅速组织有关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医疗物资供应、保障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迅速建立“雷神山”“火神山”医院,这些都与我们强大的综合国力是分不开的。无人机监控成为疫情防控常态,人工智能机器人用于患者临床救治,热成像“锁定”疑似病患,网上“点餐”“生鲜外卖”“远程购物”网上支付成为常态,充分展现了我国信息技术应用的最新成果。这些在疫情防控中令人称奇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的背后是厚积薄发的中国力量。这恰恰是培植青年大学生奋斗之志,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厚实根基所在,我们要以此激发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担当与青春奋斗意识。
  全面展示中国在全球战“疫”中体现出来的大国担当。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追求,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体现了一个高度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种大国担当也贯穿于疫情防控的始终。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迅速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研制成功快速检测试剂盒,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这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是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贡献。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同有关国家开展疫情防控交流,派出专家组,捐助抗疫物资,充分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在此次全球性抗疫斗争中的卓越表现,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我们倡导的一种理念,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这种行动背后展现的是大国担当。我们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