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媒体信息 > 媒体新闻

重庆市教委: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切实抓好心理疏导工作

日期: 2020-03-13
字体:

    光明网重庆3月12日电  近来,重庆市教委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教育系统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坚决阻击疫情向校园蔓延的同时,充分发挥战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优势,组织专业团队为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提供思想疏导和心理辅导,切实抓好心理咨询与疏导工作,确保师生员工以良好心态战胜疫情。
    精心组织强担当
    一是重视到位。先后3次召开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援助工作。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心理行为指导工作组,适时对师生员工及社会公众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指导。
    二是布置到位。制发专门文件,专项安排布置开通疫情防控期间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心理辅导服务工作。
    三是组织到位。组织高校专家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352人,全天候开展面向全市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热线电话和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将在渝高校的17位心理学专家列入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加强对全市教育系统心理抗疫的专业指导和引导。从各区县精选35名优秀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统一安排到全市各集中隔离点参与心理疏导工作。
    凝心聚力全覆盖
    一是充分利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向社会推送心理“战疫”防护知识21期,指导师生员工自觉提高心理免疫能力,预防和减少心理困惑,阅读量已超过50万人次。
    二是充分利用33个市级班主任工作室,牵头组织中小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班(团、队)主题教育活动、系列远程创意亲子活动,引导师生员工和家长以积极向上心态面对疫情。
    三是充分利用65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中心,市区学校卫生保健机构、教研机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通过网络、热线电话和电子邮件等形式,向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
    四是充分利用市教科院59门网上学科课程教学资源,建立“停课不停学”的家校共育制度,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先后制作“抗疫”公益微课12期,引导师生员工及家长正确认识疫情,科学防控疫情。
    因人制宜送关爱
    一是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不同群体需要,编写《重庆市学校师生及家长心理行为指导手册》14册,并制作成音频、视频文件,指导师生员工和家长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自我心理防护,被誉为师生员工和家长身心健康指导的“及时雨”。
    二是主动关心关爱湖北籍、武汉籍、外籍及少数民族师生的思想和生活,竭力为留校师生员工提供生活、防疫帮助和心里呵护。重庆大学针对湖北籍、武汉籍、非湖北籍留鄂、非武汉籍留汉、疑似感染、少数民族等学生,开展线上心理支持访谈1248人次。
    三是针对37例师生校外确诊感染病例,通过电话、QQ、微信等形式,及时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心理疏导、情绪管理和心理危机干预,训练和指导患者释放身心压力、获得积极体验。
    四是重点关注已复工双职工子女、留守儿童、一线医务工作人员子女、家庭困难学生,尤其是无网络、无电视、无手机的“三无”学生,按照“一人一教”“一人一策”的原则,安排专人开展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生活指导服务,加强心理抚慰,缓解线上学习压力。
    五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多形式开展就业形势政策宣讲,提供多渠道就业信息,开展网络双选策略指导和居家学习生活指导,缓解毕业就业心理压力。
    课题研究助决策
    一是西南大学聚焦“疫情期间居民睡眠健康”等7个重大心理问题开展攻关研究,“重大疫情爆发期间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与社会心理治理研究”被市社科联和市委宣传部列为重大课题,已在全国31个省市开展了公众心理状况调研,撰写了5份专项咨政报告,其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对公众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的报告》被《新华社内参》采纳,《对湖北及武汉进行国家心理援助政策建议》被《科技日报内参》采纳。
    二是重庆医科大学充分发挥医学院专业优势,联合大学城医院推出“5分钟情绪评估”快速心理测评,以便及时开展心理干预;联合附属第一医院成立圆梦心理睡眠联合干预工作组和“阳光医院”,开展“天使避风港”心理放松减压、睡眠心理测评和统计分析等,加强确诊病人心理疾患方面的针对性治疗。
    服务大局守初心
    一是西南大学为湖北省红十字会防疫心理援助平台、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20余个单位提供心理健康公益培训,近30万人在线收听收看;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录制《民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健康辅导系列微讲座》12期,并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阅读量超过500万人次;录制教育部中国大学生《抗疫心理指导》在线微课4期,参与北京交通广播电台、重庆电视台录制心理访谈节目9期,为全国抗疫提供了专业指导服务;与35名赴鄂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结对联系,送去教育系统的关心和敬意,搭起医教结合的“温心桥”。
    二是重庆大学等10所高校20名专业教师,上线教育部心理援助热线,为湖北省确诊患者、一线医务人员、隔离人员等提供线上心理支持服务。
    三是重庆警察学院编制《重庆公安民(辅)警新冠肺炎防疫战时心理健康手册》,开通民警心理健康援助热线电话,为全市民警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
    四是市教科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赵淑兰被推荐为国家卫健委心理咨询督导专家,积极主动为全国各地心理援助志愿者提供心理咨询专业督导。
    五是在渝高校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加入国家卫健委12320健康热线,服务全国师生和公众。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