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高校信息

重庆水电职院五维联动培养高素质能源类技术技能人才

日期:2025-10-20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适应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和永川区“3322”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立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发展需求,构建“思政铸魂、专业筑基、育训融合、创新驱动、服务赋能”五维联动育人体系,培养一批满足重庆市现代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和高素质能源类技术技能人才。

一、坚持立德树人,构建能源特色思政育人体系。一是打造分层分类思政课程矩阵。创新开设“电力思政试验班”,组建由思政课教师、行业劳模、企业导师构成的教学团队,分专业制定教学实施方案。将大国工匠、行业先锋的事迹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并收录电力育人典型案例30余个。二是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深入挖掘红色水电文化思政教育资源,提炼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内核,呼应绿色低碳理念和知识,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10余门,形成“专业知识+行业精神+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三是构建“行走的思政课堂”实践体系。依托水电科普馆、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等“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开展电力科普、红色水电文化教育、水电技术培训,每年覆盖1500人次。

二、坚持服务需求,构建动态适配专业群体系。一是精准布局专业方向。主动适应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和永川区“3322”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需求,定期联合国家电投狮子滩水电站、重庆动力等单位,开展专业(动态调整研讨会形成覆盖“源网荷储”全链条专业布局。近3年优化调整专业3个调整课程模块24个。二是推进专业群跨域融合。以电力传统专业群为基础,融入智能制造、大数据两个数智专业群,创建专业群共生、教学资源共享、校企合作项目共进、师资队伍共用等专业群跨域融合新思路,引领专业群迭代升级。电力类专业群金平果排名全国第4。三是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平台。建“国—市—校”三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机制,不断提升专业竞争力。建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建成市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形成“教学—实训—研发”一体化平台,年服务学生实训3万人次、企业培训1.2万人次。

三、坚持产教协同,创新“三段四场”双元育人模式。一是构建阶梯多元场景育人。开展“基础认知—技能实训—岗位实战”三段技能人才培养,打造多元化育人场景。建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22个虚拟仿真项目,实施四类场域育人。校内理论课堂聚焦知识传授,虚拟仿真场开展高危作业、复杂系统的模拟实训,企业工场进行实操训练,社会职场实现岗位实战。二是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实施“双师双向流动”计划,选派100余名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组建“企业专家讲师团”,每年承担实践课程,电力类双师比例达70%,形成“校内教师懂实践、企业导师会教学”的师资生态。三是推行订单式联合培养。源通电等企业共同开展订单、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协同育人,建有市级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项目5项。

四、坚持创新转化,构建“四链融合”服务生态。一是强化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采用校企合作、同题共答等方式,年均承接课题30余项,授权专利10余项,入选重庆市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1项。二是拓展多元化社会服务。积极构建“培训+咨询+技术”三维服务体系,开展电力类特种作业培训、安全规程宣讲等项目。3年累计培训3.5万人次,收入1800余万元,为川渝地区电力企业提供技术咨询60余次,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0余项,年服务乡村地区10余个。三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构建“普识—实践—孵化”三级体系,建设电力创客空间,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培育衍生企业2家,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2项、市级金奖5项。

五、坚持国际合作,拓展“一带一路”服务空间。一是共建海外办学平台。与埃塞俄比亚温盖特将军学院共建“大禹学院”,联合开发专业标准1项,编写双语教材5部,培养本土教师30名。开设国际学历班,招收学生200余人。二是开发国际化教学资源。开发涵盖配电运维、电力安全等领域的国际职业标准5项、中泰三语课程3门,建成多语种在线教学资源库,各类资源1200条,服务海外院校师生760余人。三是开展技术服务与文化交流。赴印尼、斯里兰卡等国开展电力技术培训6次,指导当地电网升级项目4个。借鉴自身“境堂戏”水文化育人模式,编演《川江号子与电力建设》等跨文化剧目,在国际交流中展现中国能源建设的精神内涵,促进技术与文化双重输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