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高校信息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打造“1234”模式开辟校企协同育人新路径

日期:2025-10-17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系统构建“一轴两翼三结合四驱动”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立足“一轴两翼”搭建共育平台。一是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学院。通过整合软件技术专业群和行业领域知名企业的教学资源,推动校企共建重庆仙桃谷软件学院、重庆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华为ICT学院、建设物联网产业学院4个特色产教融合载体。探索实践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被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等宣传报道20余次。二是校企协同完善实习基地矩阵。紧密对接岗位群,联合企业协同建设完善“基层通用、中层共享、高层专用”逻辑进阶的实训基地矩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践机会。建成国家级基地1个、省部级基地2个。依托重庆市版权研究基地,完成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三是校企共建协同运行体制。建立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机制,建立“双高”(高水平、高技能)教师库和企业专家库,形成基地建设前“组专家、论方案、建计划”,基地实施中“享师资、享基地”的管理机制。在CCF职业教育大会和渝陕职业教育论坛等国际性、全国性大会上分享交流。

二、围绕“三重结合”深化协同育人。一是专业与行业结合维度。按照国家“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建设要求,以专业特色优势为基础,推进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技能大赛标准衔接融合,形成“课证岗赛”四阶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申报并获批重庆市专业群(A档)。牵头制定职业培训和考核标准、参与国家专业标准、行业标准9项。二是课程与技术结合维度。按照课程知识的内在逻辑和企业运行真实环境,联合企业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形成模块化、项目化,同时具有“底层共享、中层分离、高层互选、顶层融通”逻辑进阶特征的课程体系。建成职业教育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1门。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三是实践与岗位结合维度。按照岗位任务特征,整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智能软件、嵌入式技术、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等装备制造智能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实践实训资源,重构实践实训结构和顺序,实现实践实训与岗位任务匹配。专业群为企业输送信息技术人才1201名,为3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咨询、培训等服务。

三、依托“四轮驱动”提升协同育人成效。一是以“教学队伍建设”为驱动,通过“聘、培、训、引”的方式,提升教师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能力,打造创新教学团队,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拥有省部级教师创新团队2个。教师挂职企业24人,为企业开发项目9项。二是以“教学资源更新”为驱动,以教材内容、媒介形式、学习方式、功能层次四个“立体化”为导向,校企联合开发“纸质教材+数字资源+在线教育平台”融媒体教材,及时将专业领域前沿知识和产业最新技术、案例融入教学资源,使学生充分适应产业需求和专业技术的快速变更。三是以“教学手段改革”为驱动,实施基于翻转课堂的“训、战、赛、创”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分阶段设计真实主题的训练项目、实战项目、比赛项目和创业项目,将岗位的目标、内容、操作规范、要求标准等引领到课堂。在“训、战、赛、创”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平台的混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技术技能水平。学生获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5项(一等奖2项)、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2项,培育2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四是以“教学质量评价”为驱动,重构“三层五点”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开展学生层面“问卷调查+网络评分”、教师层面“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院层面“督导评价+行业评价”的三层评价体系,以“教学目标+学习任务+过程调控+学生活动+学习效果”为评价关键点,设计评价指标及权重,保障专业群教学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