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高校信息

重庆文理学院四大创新实践推动后勤社会化改革

日期:2025-10-28

重庆文理学院紧扣后勤社会化改革主线,聚焦食堂、教室、宿舍、能源等重点服务领域,持续加大改革力度,着力构建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通过实施四大标志性创新实践,学校后勤服务质量与治理效能实现显著提升,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食堂改革:推行“委托经营+数智监管”模式,全方位筑牢食品安全与品质防线

一是引入专业品牌。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绿膳”“乐味”等专业餐饮企业负责食堂运营,切实提升学生和教职工餐饮服务质量。二是建设智慧平台。依托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建设单位优势,量身打造一体化数智食堂监管平台,全面完善“明厨亮灶”系统,将食堂的加工区、切配区、烹饪区、售卖区、留样区和回收区等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重点人员全部无缝纳入视频监控范围。三是打通监管链条。监控视频实时传输至数智食堂监管系统后台,并成功接入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实现从食材验收、厨师烹饪、厨余垃圾处置到食品48小时留样的全流程可视化监管,切实筑牢校园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

二、教室空调:创新“央企入校+资源盘活”模式,多维度破解教学环境改善难题

一是引入央企资源,开创合作“新模式”。成功引进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入校合作。经过学校与华电集团重庆分公司充分沟通和慎重论证,确定最终合作方案。二是盘活闲置资源,探寻共赢“新动能”。华电集团通过有效盘活楼顶闲置资源的方式,开展分布式光伏安装发电项目,年发电量约4.7MKW•H。与此同时,华电集团累计投入近500万元,为学校赠送413台美的空调且免费安装,同时对相应电缆进行必要的改造升级。三是释放综合效益,收获降本增效“新成果”。通过引入央企资源、盘活校内闲置空间实施光伏发电并配套捐赠安装空调的方式解决师生夏日酷暑难题,提供宝贵的光伏发电教学科研实验场景,弥补学校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不足的短板,极大缓解学校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资金压力。预计光伏发电年费用节约近10万元,并通过保护屋顶减少漏水问题,年均节省维修投入近50万元,使学校能将更多宝贵资源集中于核心教育教学活动。

三、宿舍用电:构建“银校合作+智能安防”模式,立体化打造智慧用电与安全生态

一是银校协同发力,升级基础设施依托银校合作,与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等金融机构签订银校合作战略协议,获得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投入1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面改造升级学生宿舍电表系统。二是搭建智能平台,实现智慧管理构建集身份识别、安防监控、用电管理于一体的宿舍用电智能感知平台,实现数据传输网络化、用户终端智能化和结算管理集中化。三是提升学生体验,筑牢安全底线学生通过校园APP或公众号即时缴费、随时充值、立时充电,享受“指尖上的用电”便捷。系统具备安全预警功能,能主动识别恶性负载,智能区分违规电器与合法设备,发现违规则自动断电,从技术上有效预防违章用电引发的火灾风险。同时,通过用电大数据分析和一键式电量补助功能,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

四、能源服务:探索“改造升级+企业托管”模式,系统性推进绿色低碳校园建设

一是推行能源托管模式学校不仅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更在热供、节电、节水、直饮水等能源托管服务方面,实质性探索并引入“改造升级+企业托管”创新服务模式。二是推进合同节水项目。正在深入推进的合同节水项目,通过搭建数智化用水监管平台,实现对能耗的实时监测与运行优化。合同节水企业负责改造升级计量设施,自动实时采集用水数据,精准开展探漏治漏,智能定位漏点,大幅减少水资源浪费。三是优化终端节水器具。通过优化终端节水器具,充分利用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用于绿化和厕所冲洗,最终实现校园用水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颗粒化和再生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