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战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着力打造学校“146N同心筑梦”统一战线工作品牌,不断推动统战工作提质增效、走深走实,努力画出最大最美“文理同心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文理智慧和统战力量。
一、聚焦党建统领,着力建章立制,构建协同联动新格局。一是坚持“三个纳入”。将统战工作纳入学校党委和二级党组织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全面从严治党考核体系,纳入巡视巡察重要内容,党建工作考核分值比以往增加50%。二是健全“三级体系”。出台统战工作制度文件20余个,健全完善“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党支部”三级责任体系,全面落实统战工作责任。三是配强“三级人员”。由学校党委副书记任党委统战部部长,1名正处级干部任专职副部长,配备工作人员3人;二级党组织设立统战委员和统战信息员,各支部设立统战委员,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统战部统筹协调、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二、聚焦思政引领,着力载体创新,画好凝心聚力同心圆。一是加强教育引导。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突出活动主题,通过理论学习、实地参观、考察调研、专题研讨等方式,强化政治共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多党合作优良传统教育,不断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二是畅通交流渠道。开设校园网“我有话说”专栏,开通党委统战部网站“部长直通车”和学校“校情民意直通车”,定期召开双月座谈会、校情通报会等,及时倾听党外人士的意见建议,年均办结意见建议30余件。三是深化联谊交友。坚持“四必谈”“六个一”要求,实现150余名党员干部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全覆盖。连续举办十届“同心杯”气排球联谊赛,积极打造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联谊活动品牌。
三、聚焦优势转化,着力搭台铺路,彰显服务发展新作为。一是强化履职保障。每年单独划拨民主党派(统战团体)活动经费,每年为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班子成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履职补贴5万余元,并将党外人士建言成果纳入科研计分、职称申报、岗位晋升等。二是发挥智库作用。积极支持成立以党外知识分子为核心的新型智库—“重庆内陆开放高地研究中心”,大力支持统战成员参与国家民委信息直报点信息工作。近年来,6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单位领导批示或采用,2篇获重庆市发展研究优秀成果奖、重庆市人民建议一等奖。三是搭建成长平台。近年来,学校5名统战成员推荐提拔为市管干部,12名同志进入区级新一届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学校提拔党外处级干部9人、科级干部14人;遴选7名年轻党外干部到市级部门、区县部门挂职锻炼,60余人次参加各级学习培训、履职能力提升研修等。学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或成员获所属党派区级以上集体表彰19项、个人表彰139项。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和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发布的2024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学校3名党外知识分子上榜(全校共7人),其中2人入选“年度影响力科学家榜单”,1人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
四、聚焦风险防控,着力三维联动,筑牢和谐稳定压舱石。一是强化校内协同联动。健全学校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等,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密切协同配合,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二级单位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二是强化宣传阐释联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理论阐释。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活动,组织参与市级相关比赛获奖20余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学校获批重庆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6人入选市级理论研究专家库,关于内地西藏班办学的专著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三是强化校地多方联动。聘任法治副校长,与永川区共建平安示范校园,推动建立“风险联防、安全联控、教育联抓、文化联创”长效合作机制,与永川区各相关部门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健全完善校地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排查防范化解涉及统战领域相关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