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 > 高校信息

重庆工业职院聚焦“三个坚持”打造良匠金师

日期: 2025-06-05
字体: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标准领航、分层分类、平台赋能,探索构建立体交互式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模式,在引领改革、支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坚持标准领航,夯实双师成长基石。校企共定双师职业标准体系,确保教师准入有在先、培养有可循、考核有可依。一是严格入职标准。强化源头治理,公开招聘中将企业工作经历作为教师引进的优先条件,既考察应聘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又考核其专业实践能力,确保新进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双达标二是严把认定标准。与中国四联集团等30余家龙头企业合作研制并出版《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重构初、中、高三层级四维度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体系,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达到教学科研、实践操作、1+X证书指导等多个维度硬性能力。三是严抓考评标准。将企业实践或挂职锻炼经历作为岗位聘任、岗位晋升的重要条件,绩效考核分配、职称评审、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等向双师型教师倾斜,激励广大教师向双师能力发展。

二、坚持分层分类,畅通双师成长路径。师德为先、分类培育、分类遴选、分类发展、分类考核等维度,构建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分类管理和团队培育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教学适应期-教学成长期-教学成熟期”的“三阶递进”式教学名师或技能大师发展路径。一是实施“青蓝”培育工程。为新教师配备企业技术能手、校内教学名师双导师,采用现代学徒制方式到企业脱产实践锻炼6个月,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通过技术研发与应用咨询服务实现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双提升二是实施“栋梁”培育工程。以学校重庆市教师发展示范中心为主体,对入职35年的青年教师分类实施五个一计划,采取培训研修、项目驱动、技术攻关等方式合力培育专业骨干教师。三是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实施重工英才计划优化整合人才项目,构建纵向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人才三个层次有序衔接,横向教学名师”“科技创新”“技术技能等三条路径分类发展的高端人才成长体系,发挥人才队伍最大潜力。自主培育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全国技术能手12人,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最美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荣誉教师40人次;建成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多个国家级团队,吸引优秀博士160人加盟学校,师资博士占比达到18.9%

三、坚持平台赋能,搭建双师成长引擎。搭建多元化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平台,激发双师型人才队伍活力。一是打造分类发展驱动平台。分别以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核心组建名师、大师等工作室,按照国家级、市级、校级标准在人员、经费、场地、项目及相关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其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孵化园”“训练营1名合同制教师因技能突出被破格入编,1名博士教师几年内便快速完成全国技术能手的华丽转身。二是打造高端共享科创平台。依托学校建有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用技术推广中心、技术转移示范基地等13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将技术技能及其应用研究融入教师成长全过程,在推进研发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中提升教师创新能力。教师自主整机设计、制造高功率新型环保二冲程发动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0.001mm高精度机械装配工艺,将填补我国在半导体高精度装备领域的空白。三是打造数字化应用服务平台。以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为契机,整体推进学校智能教学环境升级和信息化整合应用,全面构建线上线下,虚实融合的教学环境。已建成融合AI助手、VR技术的智慧教室15间,实现沉浸式教学及实训;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核心课程45门,资源素材3万余条,学员数累计达到21万余人。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