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高校信息

重庆交通大学“三位一体”培养山区桥隧卓越工程人才

日期:2025-04-30

重庆交通大学紧紧围绕服务“交通强国”战略,聚焦山区桥隧工程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需求,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需求牵引、学科交叉、工程淬炼”三位一体培养山区桥隧卓越工程人才,取得显著成效。

一、需求牵引、前沿驱动,凸显“供需匹配”研究方向。瞄准桥隧领域创新前沿与工程关键技术,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工程攻关项目及重点科研平台,发挥重庆市卓越工程师学院作用,着力面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性能转型,凝练形成了山区大跨拱桥、长大复杂隧道、桥隧全生命建养等“供需匹配”的特色研究方向。研究生获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特等奖、全国“茅以升公益桥-小桥工程”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国际/国家级奖项339项,年均发表学术论文12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件,获评全国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毕业生中20余人次入选青年长江学者、重庆市杰青等荣誉称号。

二、学科交叉、双师领航,建优“理实融合”导师团队。

以教书育人和科技攻关为共同目标,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建立老中青传帮带和小团队化协同攻关机制,组建桥隧病害检测、健康监测、智能运维等土木、信息、材料、物理多学科交叉的教学科研团队,引进工程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形成校企融通导师矩阵,构建“校企导师协同、理论实践并重”的双师共育卓越工程人才模式,取得系列教学成果。先后主持教改项目40余项,3门课程入选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3门课程获评市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智慧桥梁”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教学成果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优秀案例。

三、工程淬炼、项目支撑,强化“场景实操”培养路径。立足山区桥隧工程实际需求,切实强化“真场景+真实操”的培养路径,将研究生置于真实工程场景中,以项目为驱动开展研究、选择学位论文题目,每两周邀请两院院士、工程大师等国内外专家举办学术研讨会,分享桥隧工程大型项目建设与科技创新经验,切实增强研究生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难题的能力。近5年,累计培养200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其中65%硕士毕业生和92%博士毕业生扎根西藏、新疆、云南、贵州、广西等西部地区工程建设一线,参与川藏铁路、贵州德余乌江特大桥(世界最大跨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新疆天山胜利隧道(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等20项世界之最的桥隧工程,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平均45年成长为技术骨干,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5%。依托该成果,学校获批 “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多次在国内外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会议和学术会议作经验交流,国内10余所工科院校到校调研学习;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重庆日报》《中国交通报》、新华网、华龙网等权威媒体30余次宣传报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