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职院聚焦“两翼”深化产教融合 助推职业教育服务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大部署,主动服务重庆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要求,聚焦“两翼”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点以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市域联合体建设为牵引,集聚政产学研各方资源,以产教融合新体系、新格局、新模式,切实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探索实体化运行体系,推动“一体两翼”见实见效。一是建立“333”多元协同治理机制。以“三阶联动”高效运行机制、“三维共治”合力推进机制、“三位一体”闭环保障机制,全方位打造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四方协同的命运共同体,构建校内职能部门与各二级学院产教融合发展中心协同推进新机制。二是打造互嵌互融产教融合新体系。立足产业需求,建立企业行业深入参与的“12345”产教融合体系。强化专业供需对接,坚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提升与产业发展的“适配度”。强化平台供需对接,以产定教、以训助教、以融强教,提升与产业发展的“加速度”。强化资源供需对接,与长安汽车形成紧密合作关系,推动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提升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强化技术供需对接,提升与产业发展的“精准度”。三是创新“需求+”融深合实发展模式。围绕产业重点领域,建立需求生成机制和目标协调机制,建立人才供需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技能+”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造产学研、中高本研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各层级培养体系以及校企联合评估机制等推动深度融合发展。
二、形成“四合作”共建模式,提升协同育人能级。一是精准对接产业合作办学。探索形成每个二级学院依托1个产业学院平台,开设面向就业的订单班、面向卓越工匠的现代学徒制班、面向双创的拔尖技术人才培养班为主要类型的3种教改实验班,以及项目制、技能大赛、科研反哺教学、1+X证书等N种补充形式的“1+3+N”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具有区域和行业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建有两江数字产业学院、重工—长安汽车产业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10个,与上汽大众等107家企业合作开办现代学徒制班、订单班、教改班47个。二是精准对接企业合作育人。将教学空间延伸到企业一线,建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与阿里巴巴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教学生产双基地10个,共建长安、赛力斯、通用五菱等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等,累计为先进制造业培养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4余万人。三是精准对接社会合作就业。书记、校长和校领导班子成员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充当一线“推销员”,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与阿里巴巴等企业联合创设24个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实现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不低于96%,用人单位对近三届毕业生的满意度超过98%。学校成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航工业成飞重庆地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录用的唯一院校。四是精准对接科技创新合作发展。整合重庆大学等本科院校创新资源、借力重点实验室、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创新载体培养拔尖人才。构建“六大”科研创新体系,搭建“国家、市级、校级”三级科研创新平台,建成汽车动力系统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端科研平台、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以及联合体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与长安汽车筹建“一站式零部件试制品加工中心”,解决企业悬置类、摆臂类和羊角类结构产品的小规模样件加工难题,实现专利申报50项,专利成果转化20项。12英寸晶圆倒角机的研发成功,填补了我国在半导体高精度装备领域的空白。
三、打造“五金”样板,提升关键办学能力。一是提高投入产出比。2023年投入1个亿强化内涵建设,成功打造“一体两翼多联动”专业格局,产出标志性成果107项。2024年,学校投入3000余万元实施“五金计划”,优化“基础课程模块+岗位课程模块+个性发展课”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一批知识图谱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AI课程等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等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课程与企业认证互动共长。二是重点实施人才分类培育、引育并举。深入推进教师分类发展培育评价,教师发展指数居全国第一方阵,入选重庆市高校巴渝学者人数连续4年位列重庆市高职院校第一,人才发展指数蝉联重庆高职第一。推动校企人员“双职双挂”,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教师承担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大学等本科院校合作培养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15个专业课授课任务,联合培养本科学生2050名,不断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四、构建“职教出海”范式,塑造开放办学品牌。一是用好联盟“一个平台”。加强建设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平台,设立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研究院、“熊猫工坊”,实施“中文+职业技能”项目,营造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二是建好校内海外“两个基地”。加快推进“渝车出海”,联姻长安汽车在国内成立“长安汽车全球培训中心”,在墨西哥、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建立“海外人才培养基地”4个,对沙特、菲律宾、乌拉圭、智利等全球30余个国家的海外经销商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技能及服务培训,培养国际化汽车售后服务人才,加快推动重庆建设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出口基地。三是做好标准、匠师、资源“三个输出”。在非洲、东盟和金砖国家等10个国家地区推广应用30余项职教标准、教学资源。共研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培训认证体系标准,形成长安汽车CIC技术培训认证体系标准。以“名师引领+骨干派驻”的方式,组建海内外专业培训师资“智囊”团,培养境外人才240余人。积极搭建“互联网+”智慧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开发双语课程资源200余个,实现职业教育与支柱特色企业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