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 > 高校信息

西南大学构建“五业融通”就业育人新模式

日期: 2024-12-19
字体:

西南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就业的重要论述,从解决人才培养供需失配问题着手,凝练“专业、学业、职业、产业、事业”等“五业”关键要素,紧盯产教协同,推进“五业融通”,彰显就业育人,力促专业对接产业、学业对标职业、事业升华就业,着力推动培养改革,构建“五业融通”就业育人新模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推进专业对接产业,强化人才供给适配力。紧密对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紧缺人才需求,立足学校定位和特色推进学科专业改革。一是深化供需调研把脉改革方向。强化“访企拓岗”行动、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通过摸清需求牵引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全年走访企业2367家,调查学生6000余人,实施“就业育人”项目23个,征集意见建议310多条,为人才培养供需对接指明了方向。二是抓实招培就联动调整专业结构。以落实学校《健全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的若干举措》为牵引,增设智慧农业等18个新兴紧缺专业,停招公共关系学等17个就业困难专业,对50%以上专业动态调整了招生计划。三是强化就业导向优化培养方案。抓牢就业反馈,紧贴产业需求升级教学内容,更新专业主干课、实习实践课,增加应用型场景式教学。《五业融通、三径融合、四方融汇:高校就业育人模式建构与实践》获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重点项目支持。

二、推进学业对标职业,提升就业竞争核心力。紧抓就业能力锻造,破解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期望错位的突出问题。一是加强职业规划先导。坚持抓深抓早,讲清专业、讲透职业,指导学生对标需求科学择业。办好职业规划大赛,参与学生4000余人,在首届全国大赛取得11银佳绩,“油菜花女孩”万媛媛作为优秀代表参加央视风采展示在校园产生巨大带动影响。二是突出学业建构主导。坚持“学业为重,能力为要”,结合专业特征和职业目标,指导学生对标职业要求,构建知识能力,提升学业水平,做好就业准备。三是重视能力训练向导。开展“‘千人千岗’就业见习助力乡村振兴”“千百硕博园区行”“就业夏令营”等系列就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升岗位核心能力。

三、推进事业升华就业,增强就业价值引领力。充分发挥就业教育“导向、赋能、拓需”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就业发展的澎湃动力。一是构筑家国情怀。把“五业融通”就业育人列为学校“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十大专项行动,引领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2024届毕业生有63%投身新时代西部大开发、47%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二是引航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合理确定职业目标,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承办教育部第二场“春天‘职’播正当时”融媒体直播,吸引18万人次收看,引导学生“永远跟党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三是激励基层磨炼。举办“基层就业宣传月”“建功基层出征式”,引导学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学校毕业生彭雨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2024届毕业生近10%到基层建功立业。

四、推进保障机制建设,夯实就业育人支撑力。加强机制建设,完善就业育人支持体系。一是高位统筹强领导。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职能部门和培养单位3轮研讨,凝聚“五业融通”就业育人共识,汇聚改革合力。二是建章立制保落实。出台《推进“五业融通”就业育人实施方案》,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确保落地落实,见行见效。三是集合资源提质效。建强校园招聘供需对接平台,全年举办招聘活动3500余场,提供岗位10万余个,签约毕业生中80%以上通过校园招聘实现就业。组建研究团队,强化理论支撑,以《“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就业育人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和研究项目赋能模式创新。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