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三个聚焦”,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努力探索思政课建设新路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聚焦改革创新,着力打造思政“金课”。一是深化“332”思政课教学综合改革。将社会热点、理论难点、学生疑点“三点结合”,构建120余个精品专题体系,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不断推动中班集中讲授、小班分散讨论、课外延伸学习“三环相扣”,创新翻转理论课堂;打造深蕴行业精神、地域特色鲜明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编撰《行业精神育人案例汇编》,挖掘铁人精神和行业精神,淬炼奋斗底色,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行业专业教育“双向融通”。通过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建立思政课“四力”并举长效模式,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明显增强。二是实施思政课创优行动。印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方案》,深入推进思政课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环境等创优行动,实现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校本科思政课课程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项目10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20余项;有“重庆市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获批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6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三是推进思政课“四化”建设。以思政课“本科一流课程”“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为抓手,实施“一院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化”建设;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专项建设费落实到位,精心制定思政课专题,创新思政课形式,学生满意度超过90%。
二、聚焦育人合力,抓好“大思政课”建设。一是锻造思政品牌。打造“行走课堂”“国旗下的思政课”“红岩之上情景剧”“读懂中国”等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政课品牌,受到人民网、新华网、上游新闻、学习强国APP等主流媒体及传播平台的关注与报道。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基本要求,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场景打造思政课“微课堂”,思政课教师深入学生寝室、走进学生班会开展思政“微教学”,将思政课上在“寝室”“实验室”,切实提升育人实效。二是丰富育人载体。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搭建“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双主体育人、“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协同育人、“专业教育+实习实训”融合育人等产教融合平台,促进校企协同、校地协同。积极拓宽社会实践渠道,专业教师、团学干部、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员参与,构建学生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相互促进的实践育人体系。把新媒体新技术引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打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依托平台开展教师培训、教材培训和参加专家讲座,年均300人次以上。三是拓展育人空间。增强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思政+专业特色”协同育人效应,着力拓展教学场域,推动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学校与重庆数字产业化孵化园企业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构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新格局。制定实施数字校园建设规划,以“共建、共享、共融”为原则,构建功能互补、多方联动的网络育人空间。
三、聚焦引培并举,建设“1134”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
一是锻造一支“六要”思政教师队伍。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求,扎实推动思政教师队伍内涵式发展,深入实施集体教学研讨、教学观摩活动、教学技能竞赛等,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组织思政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研学拓宽视野;采取集中培训、轮训、结对帮扶等方式,促进思政课教师快速成长。二是突出“专博相济”一条主线。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目前学校有思政课教师62名,按照师生比1:350比例配齐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着力培养思政课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和教学名师,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育人主力军作用,打造过硬双师型教学队伍,实现思政课师资队伍量质同步提升。三是探索“三提升四走进”新路径。推进“读经典学原著,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钻教法研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艺术;组团队进平台,提升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三提升”工程;开展走进专业认知专业特点、走进基层了解国情民生、走进企业熟悉行业文化、走进基地传承红色基因的“四走进”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显著提升。持续在教师中开展“读经典、研教材、提实效”系列活动,开展重走“党中央转战陕北路”、学习时代楷模毛相林等特色活动,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暑期实践研修,有力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持续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