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高校信息

重庆城市职院扎实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4-11-04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依托身处西部职教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的资源优势,以城市为载体推进产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五有”城职人,在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城职之路”。

一、构筑政校园企联动治理体系。学校以城市为边界,以产业链为主线,聚合政府、园区、企业等优质要素资源实现空间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建立了政校园企多元治理体系,形成了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格局。一是建立政校园企多元治理体系。学校秉持因城而生理念,主动依靠政府、对接园区、联动企业,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核心议题,梳理各种阻碍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机制体制障碍,组建了由永川区政府、大数据产业园、凤凰湖产业园和长城汽车、科大讯飞、华中数控、阿里巴巴等政校园企成员代表构成的发展理事会,以治理章程和议事规程为指导,政府、园区、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学校治理、校企合作绩效评估、专业建设,成为学校事业发展和资源拓展的重要基础。二是形成政校园企协同育人格局。学校以永川区深厚的产业基础为依托,赓续红色血脉,构建大思政、大场域、多主体育人格局。与永川区政府、凤凰湖产业园、西门子公司共建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西南赛事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高新区管委会、西门子公司共建“工程师学院”;与大数据产业园共建云谷产业学院、数字影视产业学院;与位于凤凰湖产业园的长城汽车重庆分公司共建长城汽车产业学院,形成了“政府主导、园区搭台、校企双主体”的资源合力和多主体协同育人平台机制。

二、形塑产城职创融合发展生态。学校围绕城市发展定方向、围绕产业发展定模式、围绕市场需求定目标,延展城校互动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型态,打造职创共促赋能平台,不断形塑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新生态。一是围绕城市定服

务面向,延展城校互动模式。永川被国务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规划》定位为西部职教基地,形成了积淀深厚的产、城、校互动发展模式。学校紧扣城市产业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永川主导支柱产业不断优化调整专业布局,以人才培养反哺城市发展、专业优化对接产业需求、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着力将学校建设为具有城市职业特色的“三有两能”区域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二是围绕产业定发展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型态。聚焦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布局和永川汽摩产业、大数据产业、现代商贸物流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学校不断调整发展模式,从原来以文科类专业群为主体逐步转向以智能制造、大数据等工科类专业群为主体,确立了工业强校、商旅兴校、航空特色的发展模式。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态势,学校不断强化类型特征,通过与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科大讯飞等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不断探索二级学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现代学徒制试点,持续扩大订单班数量并创新“三跨两融”种子班、现代工匠班等人才培养模式,联合打造世界技能竞赛训练基地、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校级产教融合基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育人载体,不断深化和丰富产教融合形态、延展多元办学形式。三是围绕市场定培养目标,打造职创共促赋能平台。为满足就业市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延续红色匠心,以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铸魂,培养“有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有扎实知识与学习能力,有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有硬核技能与创业意识,有工匠精神与职业品格”的“五有城职人”。建成了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业机器人运维高校工程中心”“物联网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2个市级平台,携手合作企业共同组建形成校级技术技能服务中心、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共8个,组建形成了“西部职业教育研究院”“黄炎培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室”“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研究中心”“乡村振兴劳务品牌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智库。

三、打造多元共生共荣融合载体。学校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培育打造了“产教联合体和产教融合共同体、现代产业学院、公共实训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国际职教共同体”等产教融合发展新形态,努力将专业建在产业上、将教学融入生产里、将实训放在岗位中,赓续连绵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工匠精神、增值赋能服务发展。

一是以教促产,打造“产教联合体与产教融合共同体”。面向数字经济发展,学校聚焦重庆主体功能区建设,依托永川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共建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工业软件产教联合体、工业机器人产教联合体;与重庆经济开发区、建筑工程职院联合组建物联网智能终端智造产教联合体。牵头45家单位共建“智慧零售产教融合共同体”;面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联合67家单位共建“工业机器人产教融合共同体”;面向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联合科大讯飞等120余家院校企业组建了“全国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二是以产助教,打造“现代产业学院”。学校契合智能制造、大数据技术、航空技术等行业需求,园校企按比较优势融入技术、设备、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在园区、企业、学校等多场域组建长安长城汽车现代产业学院、云谷影视产业学院、科大讯飞大数据学院、航空学院等共计6个现代产业学院,其中建成重庆市级现代产业学院3个。通过引企入校组建混编化师资团队,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引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形成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三联三享”校企合作运行模式。三是产学合作,

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学校主动融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建成了“陈志军汽车维修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构建了“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的“八段式”进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贯通体系。主动服务区域高品质生活,联合餐饮企业建成“重庆市陈波烹饪工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对接智能制造产业,建设了“加工中心操作工罗飞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智能制造方向)”。成为集人才培养、技能竞赛、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学研用综合平台。

四、聚焦产教融合支撑发展更加有力。政校园企联动、产城职创融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搭建了融合平台、拓展了实践途径、促成了资源创生,提升了学校服务发展的贡献力、服务产业的支撑力。一是形成了政校园企联动,提升了服务地方共生力。永川国家高新区、永川区人社局、德国西门子和学校“政校园企”四方需求耦合,建成“双城”领先的区域共享型高水平“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在公共实训中心支撑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获批工信部产教融合试点专业,教育部“CIMC”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西部赛区基地、“重庆市工业机器人1+X证书培训认证管理中心”等。为智能制造产业链开展技术技能培训11239人日,开展1+X培训695人日,承办“巴蜀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5项,每年承接技能大赛训练3000余人次。二是构筑了产城职创生态,提升了服务产业支撑力。依托“工业机器人运维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重庆市物联网应用技术推广中心”“中德工程师学院”“汽车创新创业孵化器”等产学研用一体化载体平台,为永川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咨询与研发、技术服务20余项,开展服务产业发展和中小微企业技术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项目近50余项,技术服务收入1400万元,服务企业30多家,协助企业增加产值近2000万元;立项市级及以上科技项目50余项,授权专利147项,科技成果转化500余万元,产生经济效益11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论著30篇,参与编制地方行业标准3个,在15个区县开展了10000余人次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培养企业维修技师、高级技师3500余人,为服务产业提升了支撑力。三是建立了多元融合机制,提升了服务地方贡献力。学校通过组建来自政、校、企、行、研等多主体构成的理事委员会、共同体建设委员会、专业群建设委员会等治理组织,与凤凰湖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和中铁、京东等企业合作开展了教育部第二批和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与科大讯飞、长城汽车、以纯公司、海康威视等开展订单班培养、现场工程师项目,现代学徒制与订单培养人数达到了2100多名学生,累计三年时间为成渝两地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5000余名,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贡献度。四是破解产教“两张皮”,提升了服务发展办学力。为深化校企合作,破解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校企合作不深、产教融合不力、供需不均衡的难题,学校创新了“相互需求耦合、要素资源融入、实体项目支撑、成果效益分享”产教融合机制,通过引企入校、引企驻校、联企办学等方式,不断丰富办学形式。持续完善1+4校企合作制度,创新探索“合作内容清单化、管理流程标准化、运行过程实体化、建设成果可视化、效益分享制度化”的产业学院建设规范,以绩效成果为导向,开展校企合作绩效评审,建成了阿里巴巴客户服务人才孵化中心、工业机器人市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工信部数字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人工智能“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等共计10余个省部级及以上实体项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