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 > 高校信息

重庆理工大学积极构建“133”劳动教育工作新模式

日期: 2024-08-22
字体:

重庆理工大学积极构建“133劳动教育工作新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聚焦政策体系,坚持工作“1”体统筹。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学校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办法(试行)》和《劳动月工作方案》,梳理形成“劳动思想教育·爱劳动”“劳动技能培育·懂劳动”“劳动实践锻炼·会劳动”三维动态进阶项目清单和16个二级学院特色劳动教育活动清单,为劳动教育开展提供系统化制度保障。二是加强育人资源保障。将劳动教育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设置专项经费加大资源投入;利用两江校区现有闲置用地,打造“士继书香农场”实践育人基地,并配套制定《“士继书香农场”建设管理办法》《农场劳动教育指导手册》,推动建立具有彰显度的劳动育人阵地平台;拓展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加强与社区、企业、中小学等协同联系,为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保障。三是细化教育评价。依托智慧学工系统和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建立劳动教育素质全过程评价体系,实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一人一表”的精准评价反馈。

二、聚焦课程体系,实施教育“3”维联动。一是做好课堂“主渠道”牵引。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业老师、实践老师共同上好劳动理论课,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分享劳动教育经验和知识,探索“耕读”结合教育新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二是做好学生自我驱动。成立“新时代我来讲”学生宣讲团,通过班团会、主题宣讲,视频录制等形式,以青年视角、用“青”言“青”语讲好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故事,展现青年学生的劳动志向。三是做好榜样示范引领。学校开展劳育“星”青年评选,选树身边的劳动典型,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发扬勤劳、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校园氛围。

三、聚焦基地体系,打造育人“3”大载体。一是打造“士继书香农场”实践基地。以两江校区现有闲置用地为基础,以各学院为组织单位,划分学生“责任田”,通过组织学生亲身参与作物耕种、采摘、杂草清理等农场管理等集体农事劳动,以及蔬果售卖等经营活动,着力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劳作的艰辛、在丰收中感受劳动的厚重与踏实;邀请农技专家等进行现场指导,分享耕种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劳动技能,提升劳动实践能力。二是打造创意劳动新场域。通过优秀小院创建评选,推动小院实施项目化和课题化运作;结合学校组织开展的抓乒乓球机器人设计大赛、船舰模型创新制作大赛、无人车载机器人焊接挑战赛等科技创新活动,推进“专业学科+劳动教育”融合,探索嵌入创新创业。三是共建社会实践育人平台。学校积极拓展社会资源,与周边企业、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先后与重庆两江新区团工委、渝北区鸳鸯街道、贵州四渡赤水纪念馆等共建育人实践基地32个,推动学生走进社会、实践锻炼,增长才干。2024年上半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士继书香农场”劳动4014人次,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10218人次,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70人次。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