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度重视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持续加强对新修订《档案法》的贯彻落实。坚守“为党管档、为校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秉持“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工作态度,围绕“鉴史、资政、育人、服务”的工作理念,通过“夯实一个基础、坚持四个重点”的有效实践,扎实推进档案治理体系、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安全体系建设,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执行有力的良好工作格局,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一、规范收归管存,夯实工作基础。学校坚决遵循“应收尽收、应归尽归”的收集要求,严格按照“门类齐全、项目完整、文件成套、内容有效”的整理标准,不折不扣落实“防高温、防潮湿、防盗、防火、防霉菌、防光、防尘、防虫”的保管原则,不断夯实档案工作基础。坚持“实地调研、提前介入、服务上门”的工作方式,严把源头质量关。在档案移交之前的形成阶段走访调研各二级单位,依据工作计划和总结,共同梳理归档材料,主动倾听发现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困难,合力探索优化方法。将档案工作纳入二级单位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与年终绩效挂钩,有力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落实落地。
二、坚持强化宣传,树牢档案意识。学校时刻牢记“档案工作姓党”政治属性,切实履行“党管档案”责任要求,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确保档案发展质量与学校发展水平相适应。以党委中心组学习、各级党组织日常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为阵地,通过学讲话、读文件、看视频、搞活动等多种途径,不断强化档案意识,有力推动档案工作与教育教学、内涵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以“6.9国际档案日”“迎新日”“毕业季”等特殊时间节点为契机,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讲座、竞赛、答疑、征文等生动丰富的文化活动。学校选送案例《五十一年不忘初心 七十九岁终圆入党梦》在重庆市高校档案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中获奖并展出。借助“三微一网”平台,学校不断拓宽档案辐射面和影响范围,形成共鸣合力,打造档案工作矩阵。经过不懈推动,校内已有部分二级单位开辟独立的档案空间,配备专业档案装具,建成较为规范的档案库房。
三、坚持统筹规划,推进数字化建设。学校以移交进馆为抓手,狠抓档案整理质量,以智慧校园建设、“双高”建设等为契机,有序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加强对外包公司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以确保档案安全为前提,升级部署档案管理系统,高质高效开展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扫描工作,逐步实现“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网络化”的工作目标。主动与市档案局、档案馆沟通协调移交进馆事宜,顺利移交1984-2020年文书、学籍和照片共计3899盒、26703件档案进重庆市档案馆,成为全市首所完成该项工作的高校。为档案实体提供最适宜的存放环境,切实保护档案安全,有效延长档案寿命,同时积累的成果经验及工作规范对今后其他高校档案整理和移交进馆的标准化建设具有借鉴指导、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意义。
四、坚持创新服务,提升资源效能。紧密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优势,主动服务学校重大战略部署、重点业务领域、重要项目版块、重大活动事件等发展任务,为巡视巡察、审计考核、内部治理、校区建设、干部选任、校史研究等工作提供决策参考。聚焦师生需求,开展暖心服务。通过梳理调取历年文书、学籍、财务和声像档案,积极为上级单位、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提供查询利用,凭借优质高效的服务受到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书面表扬。在全市高职院校中率先上线远程查档微服务小程序,让校友在线上即可查询学籍档案、开具学历证明、跟踪物流信息,实现服务方式从“纸间”到“指尖”的灵活创新。
五、坚持盘活馆藏,丰富利用形式。学校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等多重困难,协调各方力量,广泛征集素材,系统梳理馆藏,深入挖掘资源,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基地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借助现代化手段让沉睡的档案醒过来、活起来、走出来、亮起来、动起来、火起来,通过档案记录奋斗历程、唱响励志故事、传承精神文化、服务事业发展,力争把校史校情教育基地打造成为彰显学校办学精神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阵地和展现对外形象的窗口名片,为全校师生上好走进重庆城管职院的第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