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美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讲话精神,谋划“一带一路”教育发展大计,开展“一带一路”教育实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充当教育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纽带,始终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抢抓共建“一带一路”这一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的重要契机,以“一带一路”十周年为新起点,深化“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与国际友好院校、国内兄弟院校携手,在搭建平台、对外开放、人才培养领域再发力,推动“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川美新贡献。
一、革故鼎新、齐心并力,搭建高质量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积极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合作科研,推动合作广泛开展,对外交流提质增效。学校以“坚定文化自信”“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中国精神”为宗旨,以实践“科教融合”“协同创新”“跨界交流”“成果转化”为研究目的,围绕古城保护、遗产活化、社会美育、艺术乡建等议题,联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和机构,共同发起“邂逅丝路 育见美好——一带一路艺术互鉴计划”,以美为媒,促进各民族间文化艺术交流互鉴。在西藏、新疆、云南、重庆等地设立工作营4个,招募学员80余人,包括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韩国弘益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的师生及重庆市基础教育界的青年才俊。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社会为现场,以大地为课堂,以行走为方法,持续开展田野考察、在地创作、社会美育、学术展演等多类艺术交流活动。
搭建研究机构与艺术院校交流、学习平台,推进“一带一路”沿线艺术大繁荣大发展。开展《西藏绘画研究的美术史语境》《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艺游学的理论与实践》等讲座40余场。成立“四川美术学院西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云南建水基地”“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学研创基地”等。
二、文化架桥、文明互鉴,丰富高质量对外开放教育模式
学校积极顺应世界新变化、新趋势,同国际通行规则和先进标准接轨。川美作为中德经济论坛举行以来第一所受邀参会并发言的中国艺术院校,在德国法兰克福第六届“一带一路”中德经济对话会上做精彩发言,并举办德中当代艺术展,进一步提高我校在德国乃至欧洲“一带一路”文化产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应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邀请,接待由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奥通巴耶娃任团长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联合考察团一行参观我校,为考察团一行留下深刻印象。作为“新时代·新平台·新机遇”——“一带一路”大型网络主题活动线下采访点之一,被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22家中央新闻网站,西部网、重庆日报网等12家地方新闻网站以及腾讯网、新浪网等4家商业网站深度报道。
组织举办第二届、第三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研究)暨作品展、“茶马古道梦·一带一路情”云南民族主题美术作品展等“一带一路”系列展览20余场,接待观者60余万人。
三、人才共育、人文互通,创新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方式
学校以传统文化要素和价值观念为内核,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打造文化要素多样、文化价值多元、文化形式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国际学生开展各类社会体验、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人员的跨境交流,以不同文化之间的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人才教育培养。
组织开展“世界之眼,发现重庆”之转向与汇聚:一带一路艺术院校青年学子成长论坛,邀请来自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等5个国家13名外籍学子参加,由中外导师团队共同授课,中外学生共同参与,各国依据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进行授课,形成趋同性的意识融合,进一步搭建中外合作的交流频道,凝聚中国与西方各国的文化认同。举办以“结合自己的创作谈谈中外青年学生在创作上的特点以及方法上的差异性”“谈谈自己学校的艺术教育机制和方法,比较中外艺术教育的差异性”“对未来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期望”为主题的演讲10余场,参加师生15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