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论述,主动服务“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深化国际合作,整合优质资源,聚焦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高质量建设“新丝绸之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教育部“欧洲研究中心”,打造交通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国际化智库。
第一,凝练特色,多举措推动区域国别研究。一是精心打造特色国际平台。依托交通行业特色优势,整合交通、地理、经济、法律、外语、人文和艺术等领域学术梯队与物质要素,成立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欧洲政策与法规研究所、交通生产力研究所、丝路文化与语言研究所、中欧人文交流研究所、欧洲艺术与设计研究所、丝路建筑文化研究所、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打造跨学科国别区域研究团队。二是大力培养国际研究团队。以学术为主导,以国情研究为核心,辐射欧洲地区,开展对象国研究。通过不定期举办区域国别研究前沿讲坛,编写出版蓝皮书《波兰发展报告》《重庆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产学研合作动态及展望》丛书及发布对象国相关研究课题等形式,激发各研究所区域国别研究潜力,培养区域国别研究队伍。三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发挥研究对象国高校工管理经文法等学科优势,延展学术网络与思想网络,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谋求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共同发展,推动与欧洲特别是中东欧各国在交通建设、经贸往来、法律法规、艺术设计和人文交流等领域交流合作。
第二,汇聚资源,搭建产学研用国际发展平台。一是成立国际化行业联盟。充分发挥学校五大联盟、三项机制(“一带一路”中波高校联盟轮值主席机制、联盟年会机制、高层互访机制)等优势,依托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重庆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牵手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组建“重庆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产学研合作联盟”,俄罗斯喀山国立研究技术大学、波兰比亚维斯托克技术大学、哈萨克斯坦国际哈中语言学院、白俄罗斯瓦罗萨商贸有限公司等5个国家17所高校企业加入联盟。联盟以产业链合作为切入点,推动建立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高校+企业”为重点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助力重庆重点产业与沿线5国产业对接。二是举办高质量国际论坛。举办2届“重庆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产学研合作国际论坛”,来自中国、德国、法国、波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新加坡等国的200余位政府官员、高校学者和企业家等代表出席论坛,以“重庆与欧洲产学研合作前景展望”“重庆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合作前景及挑战”为主题,深入交流重庆与中欧班列(渝新欧)沿线国家教育链与产业链对接合作的契合点。
第三,服务大局,建设高水平国际化智库。一是实现国际智库迭代升级。推动重庆和中欧班列沿线各国在交通运输业、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农业、金融业、餐饮旅游业等领域的有效对接,实现欧洲研究中心3.0版升级,为国家和地方提供智力支撑,与兄弟高校、科研机构共享资源。近3年,智库研究人员主持参与各类研究项目6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6项;2项成果在中国-中东欧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平台发布。承接多项重庆市社科联委托重点智库项目和重庆生产力中心项目。学校6位专家入选“重庆中东欧国家研究中心”专家库,1位专家当选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研究分会理事。二是建立区域国别文献数据库。精选波兰、俄罗斯、德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官方媒体、大众主流媒体和专业机构网站,通过数据抓取和聚合分类等技术手段,建立了波兰、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等研究对象国的文献数据库,涵盖政治、经济、交通和国情等多板块内容,为研究人员及时跟踪对象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开展国际关系和相关政策研究提供基础支撑,为国际舆情研究提供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