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围绕“立德树人,助人育人”工作理念,积极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为主要内容的“654”工作体系,形成“自知自助、朋辈互助、医校联合、部门协同、家校联动、校校合作”的六维工作格局,扎实推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第一,优化设计,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一是健全心理健康筛查与反馈机制。每学期全覆盖开展学生心理普测,对重点关注学生开展一对一约谈,做好学生动态管理,形成心理健康状况报告。二是做实常态化心理咨询服务。设立心理咨询室,通过音乐疗法、沙盘疗法、情绪减压等手段,有效缓解学生心理困惑和发展问题。建立心理“一站式”学生社区网格化心理健康工作专班,促进心理工作全面下沉学生社区,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重大生活事件、应激状态学生预警干预机制。对重大社会事件造成的群体性心理危机快速启动干预措施,开设心理热线和网络预约专线,及时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四是围绕“入学季”“成长季”“毕业季”分类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推送适应期心理指导、迷茫期心理引导、择业期心理疏导等专题,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
第二,健全机制,推动心理危机干预“规范化”。一是建立《心理重点关注学生“红—橙—黄—绿”分级管理制度》《心理咨询师联系二级学院制度》等,构建纵向“校—院—班—舍”预警和横向“家—校—医”干预的矩阵式管理模式,责任明确,步骤协调,共同筑起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防护墙”。二是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识别、早警示、早干预”的心理危机预警理念,建设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预约、测评、档案管理、跟踪关注等环节的系统化,及早实施精准干预,定期组织分析研讨,不断优化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和应对方案。三是召开心理危机个案研判会,开展心理危机高风险学生个案管理和跟踪干预,“一人一策”制定方案,“一案一清”闭环管理,协同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畅通学生就医“绿色通道”。四是凝聚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建立学院与心理危机高风险学生家长定期沟通机制,编制《家校沟通方案》,家校联动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第三,创新方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品牌化”。一是开展“五心五育”涵育计划。通过“文明正心”“团辅启心”“运动强心”“艺术润心”“劳动健心”,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融合,五育并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二是推进阳光心理培育工程。围绕心理知识普及,筑牢学生心理防线;心理素质拓展,提高学生体验深度;心理榜样引领,提升育人温度;心理活动熏陶,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三是实施新生心理健康“六个一”助跑工程,即听一场适应性讲座、参加一次团体活动、开展一次心理测评、建立一份心理档案、收到一本心理健康知识手册、组织一场心理中心体验之旅,建设好学生“心灵家园”。
第四,建强队伍,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化”。一是加强专兼职咨询师队伍培训。每月“相约星期二”,教师们讨论个案,对日常咨询进行过程督导。每月“相约星期五”,对工作中的共性问题答疑释惑,对疑难案例进行专家会商,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二是加强辅导员专业培训。编制《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帮助辅导员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团体辅导、谈心谈话技巧等工作技能。三是建好用好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建立校朋辈心理互助联合会、院朋辈心理互助部、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灵使者等学生骨干队伍,加强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学生助人与自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