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 > 高校信息

重庆工程学院创新构建心理育人体系

日期: 2022-07-01
字体:

重庆工程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结合学校“三全”“十大”育人工作总体布局,积极构建“四位一体”心理育人工作格局,形成涵盖 “四大”育人阵地、 “三线”育人网络、 “四季”摸排机制的心理育人体系,心理育人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构建“四位一体”工作格局,队伍建设多层次。学校构建课堂教学播知识、实践活动营氛围、咨询服务化困境、危机干预保底线的“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将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将学生心理育人与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相融合,在“全员、全程、全方位”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育人的同时推进心理育人。建立以17名专业心理教师、339名班导师、80名辅导员为主体, 287名学生心理助教为辅助,党政领导和1支医院专业心理医生团队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心理育人工作队伍。

二是夯实“四大”心理育人阵地,知识普及多形式。夯实功能阵地。在南泉、双桥两个校区建有咨询室、宣泄室、督导室等心理功能室20余间,在学生社区建有“心理之家”,每年举办心理专题讲座、团体辅导、“最美笑脸”评选等活动40余场次,形成“一中心一公寓一专区”的心理知识普及空间。夯实课程阵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分4个学期设计10个主题模块,依托“小班”教学,融入心理情景剧、团体辅导、分组路演等创新教学方式,发挥课堂普“心”知的主渠道。夯实网络阵地。建有“心灵驿站”微信公众号、“心海有约”预约平台、“心情驿站”科普网站、“心资源”图书馆网络学习4大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广泛宣传心理知识。夯实活动阵地。注重坚持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和“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为载体,每年从校、院、班三个层面组织学生开展心理班会、“三有一约”宿舍心理之家建设、团辅活动、主题讲座、原创短视频征集等形式多样的“菜单式”心理文化活动30余场次,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三是织密“三线”心理育人网络,组织形式多链条。畅通三级心理服务纵向专线。建立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学生公寓心理健康工作室三级心理育人组织机构,完善各级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纵向到底、直插末端。搭建五个层级的横向专线。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辅导员—学生心理助教—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五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编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手册,常态化开展心理培训,做到心理育人无死角。建立心理服务内外联动专线。建立“学校—医院—家庭”联动机制,与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展深度合作,签订医校合作协议,畅通“绿色”转介通道,建立家校联系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全链条实现学生“自助—他助—互助”。

四是建立“四季”摸排机制,危机化解全时空。“开学季”全面摸底。每年9月,组织大一新生开展问卷调查、心理测评等活动,摸清新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并实行“一生一档”,为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学习季”广泛排查。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排查活动,对老生进行全覆盖心理档案更新,建立“心理帮扶数据库”,并落实到人,“一对一”对重点学生实行重点关注、重点关怀、重点帮扶。“成长季”特别关注。及时关注成长中因恋爱受挫、情绪反常、行为失控的学生,安排专人陪护、专人疏导,每日跟踪学生的“心情温度”。“困惑季”重点帮扶。针对因家庭变故、父母离异、就业受挫等原因,造成心理失衡、极度悲观、生活绝望的困难学生,落实“一帮一”“多帮一”机制,进行精神上慰藉、心理上疏导、物质上帮助、求职技能指导,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良好心态,积极应对生活的挑战。2021年以来,先后帮助346名心理失衡的学生走出困境。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