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高校信息

重庆医科大学以“五着眼五强化”落实党管人才原则

日期:2021-09-17

重庆医科大学紧紧围绕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政治引领、精准引进、本土培养、作用发挥、机制保障五大举措,努力打造爱国奉献的党员干部人才队伍,为医学教育、卫生健康、医学科研三方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着眼凝聚人心,强化政治引领。完善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分层分类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通过专家座谈、走访慰问等途径,引导党外高层次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2037人加入党组织;鼓励引导专家人才参政议政,积极推荐高层次人才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引导人才坚定奋斗方向,找准事业发展坐标。发挥先进典型榜样引领作用,承办重庆英才讲堂庆祝建党100周年听党指挥跟党走,建功立业新时代专题报告会,努力挖掘以钱悳、郑慧莲等为代表的西迁老专家,以周发春、周新雨等为代表的中青年医学专家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发高层次人才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兴国之责,引导全校专家人才勇做抗疫精神和西迁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践行者。

二是着眼集智聚才,强化精准引进。建立常态化招才引智机制,紧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机遇,加大对超声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中心等高水平国家级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开辟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绿色通道,借助重庆英才大会等平台,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等方式,坚持刚柔并济,大力引进医学和生命科学发展急需的高精尖人才。设立人才引进伯乐奖,充分调动院系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性。近3年,引进了一批活跃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前沿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创新团队,如国际知名脂质代谢专家阮雄中教授、复旦大学代谢与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党永军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感染与免疫创新团队金艾顺教授、黑龙江省感染病疑难重症诊治专家李用国教授等。

三是着眼长远发展,强化本土培养。按照为事业储备人才、用事业造就人才思路,健全钱悳名师”“特聘教授岗位”“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临床医学创新团队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项目牵引、校院帮扶、团队带领,着力打造一批名师名医、学术骨干。2019年以来,共遴选2钱悳名师”40名,1校内特聘教授岗位”26名,1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7名,计划遴选首批临床医学创新团队”30-50个,启动重大科技人才项目揭榜挂帅计划,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生力军和师资蓄水池的作用。十三五期间,学校培养出国家级人才26人次,培养出重庆英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名师等省部级人才230余人次。

四是着眼疫情防控,强化作用发挥。学校及各附属医院党委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发出动员令,统筹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高层次人才支撑作用。把疫情防控作为检验党组织战斗力的试金石,发出《告全校共产党员书》,号召医疗骨干发挥排头兵作用,49名专家入选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附属医院领导干部靠前指挥,269名医务人员驰援疫情最严重的孝感和武汉。党员骨干专家在疫情防控一线认真践行初心使命,带动28名年轻医务人员火线入党。组建应急科技攻关团队,成功研发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化学发光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首款重庆造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成功试产,以优异的抗疫成绩擦亮了鲜明的办学底色,5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其中1名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五是着眼创造活力,强化机制保障。改革卫生人才教学职称评聘制度,建立以同行评价和重点考察代表作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机制,健全校院两级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体系,改革考核评价办法,鼓励重大原始创新研究。理顺人才管理服务体制,大力优化软硬件环境;联合市科技局、渝中区设立环重医创新生态圈种子投资基金,将80%转化收益分配给科研团队,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做好专家体检、定期慰问等服务工作,积极帮助解决高层次人才在户籍迁转、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切实解决后顾之忧,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