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职院牢固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不断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以文化育人为引领实现学生管理全覆盖。创新文化育人模式,营造良好文化管理生态,搭建文化育人载体,构建人人参与的学生管理“岗位”体系,强化文化引领作用。构建“四位一体”学生管理文化体系。系统构建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载体、以物质文化为基础的学生管理文化体系。打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文化管理环境。建成工业文化大观园、全面打造凸显工业文化特色的校史馆、展览馆、实训基地和工作室,以工匠精神的文化特征增强学生规范意识,规范学生行为。构建校企“双元交叉”文化管理生态。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学校人才培养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教育文化”育人生态。凸显文化管理实效。近年来,学校文化育人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重庆市一等奖。多次在全国重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主题发言,“工业文化”品牌项目被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示范基地。
二是以“五个协同”为主导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党政协同、校院协同、党团协同、课内外协同、校企协同“五维协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让学生管理工作各方面力量同向同行、同频共振。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学生管理一体化工程,书记校长带头抓学生管理,带头管理学生,实现党政协同。通过建立大学生思政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双主体履责,整合力量,实现校院协同。通过党建带团建“五带三进七举措”,党团携手协同加强青年学生管理,实现党团协同。通过学生社团活动进入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学分和经费三配套,实现课内外协同;组建校企多元代表学生管理委员会,建立企业导师聘任制,定期沟通,共同考核,实现校企协同。学校协同管理相关工作经验先后3次在团中央组织的活动中作经验交流,在全国高职高专书记论坛上、在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交流,在教育部、重庆市教委等官方网站作经验推广,中国教育报、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先后给于报道。
三是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抓手增强学生管理核心力量。突出辅导员队伍学生管理核心力量作用,创新辅导员分级分类管理体系,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实行辅导员由学工部和二级学院双重领导、共同管理和同步考核,提升规模效应,拓展发展广度。设定辅导员绩效考核岗位“五级十三档”,实现辅导员分级管理。实施辅导员职务、职级晋升“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单列评优评先指标,支持辅导员分类发展。单列专项经费、专项培训、专项科研课题、建设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实施辅导员专项资助。近5年,辅导员中,1人当选为团中央委员,1人入围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人选,3人获得全国“三下乡”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26人次先后获得市级辅导员专项荣誉和比赛奖项。
四是以国旗班为示范推动学生管理组织模式创新。五年如一日,从未间断的“重工国旗班”也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重工国旗班”模式成为学校学生管理培养的一种探索。将国旗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将国旗班作为职业素养培育的土壤。在国旗班中形成了敢于担当、吃苦耐劳、自我奉献、团队合作、尽职履责和精准周密的“重工国旗班”精神,这种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形成“一纵多横、多元交融”的学生组织管理模式。以传统校院班垂直纵向管理为主线,围绕学生社团活动、科技创新、志愿活动、勤工助学等领域,由团委、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分别牵头指导管理社团、协会等平台,健全组织,配套经费,指定教师,形成横向扁平化管理组织体系,推动学生管理个性化辅导。繁荣校园文化,学生管理组织模式创新经验,先后在团中央、团市委组织的活动中作交流发言,受到重庆日报、华龙网、新华网等媒体报道,经验在重庆市教委、团市委官方网站推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