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高校信息

重庆警察学院多措并举加强思政课建设

日期:2020-09-30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和要求,重庆警察学院始终坚持“六个要”和“八个统一”,以立德树人、忠诚铸魂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坚定理想信念的体验性实践、浩然革命正气的认知性实践、崇高思想境界的参照性实践以及巨大人格力量的感召性实践,学校政治育警的本色“更亮”,忠诚铸魂的办学特色“更特”。

一是深化理论学习,夯实思政课建设的思想根基。坚持定期通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党委专题会、现场办公会等形式,组织全校党政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总书记对人民警察队伍重要训词精神,不断夯实思政课建设的思想根基,提升思政课建设决策和执行能力。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制定思政课发展五年规划、思政课教师发展规划,出台《2020年思政课建设工作要点》等,做好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计划。每学期召开1次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工作,并及时落实会议决议。院长每学年到思政部召开1次现场办公会,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每学期院长听思政课2节,其他副院长听课1节。学校领导班子每学期集体登上思政课讲台,以典型示范给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启蒙,培植忠诚信仰的红色基因。

三是凸显价值引领,丰实思政课建设的精神之源。红岩精神作为亘久灿烂的精神财富,具有显著的政治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和时代价值,是学校忠诚铸魂教育宝贵的文化资源。为此,学校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打造学校荣誉馆,共建红岩文化室,创办红岩讲习所,丰富宣讲形式和内容,开展红色经典学习、缅怀红岩革命英烈,持续教育引导学生把信仰的种子根植灵魂,把信仰的基因融入血脉,把不朽的警魂贯穿学习生涯。

四是狠抓队伍建设,厚实思政课建设的人才保障。学校在全校范围内以及全市公安机关基层实战单位选拔10名具有思政相关专业背景的行政干部、业务骨干等组建校内外思政课兼职教师队伍。制定并落实学校、思政部、教研室三级思政课教师短、中、长期专项培训计划。重点推动青年教师成长工程,持续开展外聘专家指导青年教师工作。加大思政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考察、教育培训的专项经费支持力度,初步实现了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队伍建设目标。

五是实施“四化”工程,筑实思政课建设的质量成效。坚持把思政课列为重点建设课程,重点支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主要依托的红岩文化、公安文化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特色课程,并创造条件支持申报重庆市精品课程和公安部特色课程。合理设定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内容模块,持续推动思政课教学讲义标准化、教学资源可视化、教学方式立体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四化”建设工程。

六是创新教学改革,打造思政课建设的特色品牌。在现有“英雄课堂”“翻转课堂”“小班研讨”“一课双师”等教学改革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与创新。重点打造“红色课堂”,把毛泽东重庆谈判的“弥天大勇”、周恩来的“我的修养要则”等历史伟人的经典故事和江竹筠、刘国志、王朴等革命志士的典型事迹有机链接到思政课堂教学,唤起学生对历史经典、红色文化的深刻记忆,激活学生情感内动力,从而深化忠诚铸魂教育。

七是搭建实践平台,提升忠诚铸魂的行动自觉。利用校局深度合作契机,利用重庆公安得天独厚的珍贵精神资源,选择“爱民为民模范派出所”渝中区大阳沟派出所、“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杨雪峰生前所在的渝北区石船公巡大队作为第一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拓展和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警务实践中感受英雄和榜样的力量,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目标。

八是开展云端交流,互学互鉴推动共同发展。与辽宁警院、云南警院、湖北警院、浙江警院五校联合同步开展在线教学直播、在线互相听课、在线教学研讨等互学共鉴活动。积极搭建与全国兄弟公安院校的交流平台,借鉴公安思政课的典型做法与教学经验,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内涵建设,充分展现讲好公安思政课、育好公安警务人的使命和初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