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 > 督导信息

重庆市教育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教育评价改革研讨会召开

日期: 2022-06-08
字体:


6月1日上午,重庆市教育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教育评价改革研讨会在谢家湾学校举行,来自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教育研究机构、基层学校等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齐聚一堂、观点荟萃。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教育评价改革是关系政府如何管教育、学校如何办教育的重大问题,涉及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诸多方面,其改革的突破将激活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起到“一子落而全盘活”的关键效果。

随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和深入落实,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五唯”顽瘴痼疾逐渐破除,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得到扭转,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不断构建并得到完善,“破与立”过程中出现的积极变化,正引导着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近年来,重庆市教委贯彻落实国家层面出台的总体方案的精神要求,结合地方实际不断完善配套措施,成立首届全市教育评价改革咨询指导委员会,组建专兼职督学、评估监测专家等教育评价专业队伍,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负面清单》,联合多部门开展“十不得一严禁”落实专项督察,通过强化指导和立项试点等多种措施,积极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落实落地。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李劲渝表示,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需要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机构、各级各类学校等社会各界凝聚共识,进一步推动政策层面、理论研究层面、实践探索层面形成更鲜明的价值导向、更务实的基层探索、更大胆的创新突破。

“地方政府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坚持用未来的视野、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思路。”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邢雅翕介绍,九龙坡区以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区建设为抓手,以重庆谢家湾学校、重庆育才中学、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等22所试点学校为带动,立足不同主体、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教育特点与规律,系统构建多元多维的评估指标,推动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学业发展”质量评价、职业教育“文化+技能”评价,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管、家长评校”办学评价,探索大数据背景下的智适应评价,以“五育并举”为导向开展全面质量监测。

作为重庆市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重庆市教育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牢牢把握“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原则,充分发挥联系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基层学校的平台纽带作用,汇聚调动各方面研究力量和研究优势,加强教育评价学术研究和推广,切实发挥教育评价育人功能,旗帜鲜明地呼吁从“育分”导向回归教育评价“育人”本位,有效推动重庆市教育评价改革往更深层次、更深领域不断探索。

学校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教育评价改革基层经验的重要来源。谢家湾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重庆谢家湾学校校长刘希娅认为,教育评价是影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改革的目标是让教育更加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基层学校参与教育评价改革的探索实践,需要转变评价观念,优化评价策略,研发评价工具,注重将对话评价融入单元检测、期末考试、家校沟通、社会交流等校内外具体场景和环节中,把科学健康的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行为传递给老师和学生,进而带动教育过程系统性全面性地优化转型。

重庆巴蜀中学校长李潇珂认为,教育评价改革是推进学校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牛鼻子”。作为教育部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近年来巴蜀中学积极推进“知行课程”“学养课程”“挑战课程”等“潜能个性”课程建设,搭建美术部、民乐团、交响乐团、合唱团等学生多元成长平台,建立竞赛型教师、科研型教师、教学名师、管理型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多元教师培养体系,推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会议期间,重庆市教育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及领导班子,审议通过了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理事会副秘书长聘任名单,刘希娅当选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苏飞跃主持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钟燕主持教育评价改革研讨会,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如安教授主持教育评价改革学术研讨会。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刘云生、重庆谢家湾学校语文学科主任施立等作专题学术报告。重庆市教育学会、市教育考试院、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市教育评估院,市内部分高校、中小学、幼儿园等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共同参会研讨交流。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