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庆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建议》(第0965号)收悉。经与协办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办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强化学校近视防控主体责任”“加大科普宣传和教育力度”“加强家庭近视防控指导”“提升近视防治服务能力”等事项均已采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建议
已采纳该项建议。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市教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目标,制定家庭、学校、医疗机构、政府部门等各方面的工作措施。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与各区县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责任书》,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纳入区县政府年度考核,并将“深入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改革试验区(县)建设”纳入市政府督查激励项目,压实各方责任。二是强化资金投入。各区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学校教室灯光、黑板、课桌椅和学校卫生设备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各区县累计投入超30亿元完善硬件建设,升级改造110余万间教室照明,更换100余万套课桌椅。三是用力抓早抓小。市教委印发《关于强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解决“小眼镜”突出问题的通知》,将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作为近视防控关键阶段。督促指导幼儿园科学保育保教,严禁“小学化”教学,避免使用电子屏教学,保障幼儿膳食营养均衡,定期监测视力和屈光发育情况。小学低年级阶段以养成良好习惯为主,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爱好,强化标准读写姿势习惯培养,严控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切实减轻作业负担。市卫生健康委积极在全市开展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建立和完善儿童一人一档眼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对眼保健及远视储备量不足的儿童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对于眼外观或视力有异常的儿童及时转诊,并纳入常住地儿童健康管理,进行跟踪随访。
二、关于“强化学校近视防控主体责任”建议
已采纳该项建议。一是强化体育锻炼。市教委印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优化中小学综合体育活动时间安排的通知》《重庆市促进学生体质强健十条措施》,鼓励中小学每天开设1节体育与健康课,督促中小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二是扎实推进“双减”。市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通知》,对教育教学行为、招生行为、社会事务进校园等进行严格规范。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聚焦“双减”政策,深入落实督学责任制,强化办学行为过程督查。深化校外培训治理,紧盯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等关键节点,严厉打击隐形变异违规学科类培训。三是抓好关键条件。实施“学校明亮工程”,督促学校升级改造教室照明,定期更换教室课桌椅,鼓励学校创新推进“走廊花架”“生态教室”“阳光农场”等建设,为儿童青少年营造良好视觉环境。每年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对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学校采光照明开展“双随机”抽检。每年对170余所学校、18余万名学生开展哨点监测,将监测结果作为考核与激励项目的重要依据。四是全面落实“六个一”要求。立足学校场景,全力推动各中小学落实每班张贴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每月开展一次班级内视力自测、每季度开展一次近视防控科普宣教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题部署、每年跟踪对比分析一次全校学生视力状况“六个一”要求,保障防控措施落地落细。
三、关于“加大科普宣传和教育力度”建议
已采纳该项建议。一是组建宣讲团队。积极向教育部推送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6名专家成功入选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讲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成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讲团联盟成员单位,承担全国分类分级宣讲任务。组建市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讲团,下设专家、教育、校长、家长宣讲团,通过集体备课、集中研讨和专题培训,更新近视防控宣讲内容,提高宣讲针对性和精准性,确保宣讲效果。二是强化课堂宣教。充分发挥学校宣传教育主阵地优势,将近视防控纳入学校健康教育体系,让近视防控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对家长、学生、教师,广泛开展防治知识宣传。三是开展专题活动。每年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开展近视防控“专家进校园”活动,在全国爱眼日、近视防控宣传月等重要节点,举办专题培训1179次,专家讲座1410场,发放近视防控手册290余万份,线上线下投放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公益广告。
四、关于“加强家庭近视防控指导”建议
已采纳该项建议。一是提高家长防近意识。市教委多途径、多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的重要性以及预防近视的知识与技能,累计发放宣传画册99.4万余册,致家长的一封信87万余份,召开家长会2971场,全方位提升家长防近意识。各区县因地制宜完善家校共育机制,比如,黔江区组建家长防近志愿服务队338个;巴南区成立家长防近宣传团305个,发放“巴南区学生用眼卫生习惯养成家长评价表”10万余份。二是提高家长陪伴质量。市教委指导相关区县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生活习惯,遵循小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特点,研制小学阶段亲子户外活动50项,丰富户外活动内容。通过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倡导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全年共发放倡议书50余万份。
五、关于“提升近视防治服务能力”建议
已采纳该项建议。一是强化专业力量。建立“市级—区域—区县”三级近视防控体系,建设6家市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建立3家区域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确定40家区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承接单位。加强区域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新建5个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配备卫生副校(园)长,加强中小学近视防控常态化管理专业力量。二是加强科学研究。依托高校和专业医疗机构等开展科学研究,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建2家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支持眼科学项目立项10余项。三是规范宣传监测。印发《关于强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解决“小眼镜”突出问题的通知》,督促指导各区县和学校严格审核近视防控宣传、监测和干预相关机构的资质,严防无资质机构或人员入校开展宣传、监测、干预等活动。
下一步,市教委将持续协同市卫生健康委等单位,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解决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小眼镜”突出问题,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5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