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以心理健康为重点的学生健康服务体系,打造全国心理健康学生服务领先样板的建议》(第0475号)收悉。经与团市委、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打造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子体系”“打造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操作子体系”“打造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支撑子体系”“构建‘市级—区县—学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子体系”“打造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子体系”等5个事项已经采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打造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子体系”事项
一是配齐中小学校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队伍。市教委联合17部门印发《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原则上按照师生比1∶1000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目前全市中小学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1254名,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实现全覆盖,区县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二是培养中小学教师“全员育心”队伍。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ABC等级培训认证体系,2024年培训认证教师7100余名,到2030年将完成26万名培训。三是组建跨部门协作指导队伍。市教委面向市内外高校、科研所、医院等征集近500名专家团队,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市卫生健康委制定心理咨询机构和人员的监督管理办法,成立心理咨询行业协会。
二、关于“打造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操作子体系”事项
一是加强学校咨询服务。市教委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推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实现全覆盖,指导学校全面开展心理健康“七个一”关爱工作。二是加强热线咨询服务。团市委持续深化12355热线三级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受理热线咨询11000余通。市卫生健康委依托12356心理援助热线,2024年累计受理未成年人心理咨询285通,成功干预高危事件35例。三是加强社区咨询服务。市妇联将心理服务纳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区家长学校服务范畴。招募“渝好爱心妈妈”8万人开展对接关爱和心理疏导服务。
三、关于“打造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支撑子体系”事项
一是强化医教协同。市教委指导辖区内各学校与医疗机构建立干预和转介制度,探索建立“医校联络点”,创立包点负责制的联动管理模式。持续开展精神卫生专家进校园、学生个别化专业服务。二是强化家校协同。市教委要求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规范家长学校、家委会建设,指导家长提高预防、识别子女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市妇联实施“家庭教育百场讲座进万家”项目,依托“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讲师团1.2万成员送教上门,帮助家长缓解育儿焦虑、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三是强化社校协同。市教委、团市委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沙坪坝区成立“小沙粒”心理志愿服务队,南岸区搭建“13200”三级社会心理综合服务平台,丰都县组建“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
四、关于“构建‘市级—区县—学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子体系”事项
市教委将学生心理健康纳入“社会·渝悦·惠学生”应用重点内容,联通教委、卫生健康委、团委、司法、民政、妇联、关工委、乡镇(街道)、医院和学校等各层级的部门(单位)业务,共享学生“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学生学业变化等12类信息,智能化重塑18个环节,着力打造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评估—干预处理—反馈总结”“一件事”闭环多跨场景。目前,该应用平台已通过审查,进入实地搭建阶段。团市委建设“党建·青少年心灵成长在线”综合场景,构建全链条、全流程、全时段、全周期心理疏导工作闭环体系,推进12355心理健康个案三级贯通,涪陵、江北等25个试点区县已全部完成业务事项编目、对接三级治理中心功能开发与预案配置。
五、关于“打造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子体系”事项
一是强化教育教学力度。市教委印发《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指导意见》,规范教师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召开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展示暨教研工作会,现场示范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课例。举办首届全市心理健康优质课竞赛,发布交流183节优秀课例组建教学资源包。二是提升教师培养力度,市教委在重庆师范大学设立重庆市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队伍培训研修基地,近三年累计投入260余万元对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三是增强专业支持力度,市教委组织开发大中小一体化线上心理健康课程资源“重庆云课堂”400余例,组建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专家组,分片包干对口指导区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40余次。
六、关于代表关心问题的答复
一是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机制情况,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已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2025年对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查,督促区县政府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和保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同时组织责任督学常态督导,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责任督学每月入校督导内容,重点检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情况、建立学生“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情况。
二是针对极端心理问题学生帮扶情况,针对极端心理问题学生,市教委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印发《重庆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全面加强教育系统与卫生健康系统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和技能培训等各环节的协作,畅通转诊救治渠道,2917所中小学与专业医疗机构建立“绿色通道”。针对您反映的问题,学校的主责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心理干预和处置等专业性工作应由精神卫生部门负责,心理问题学生被转介后不会予以退学,进行休学处理并保留学籍,待学生情况恢复并评估后再办理复学手续。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