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24-0016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24-09-11 [ 发布日期 ] 2024-09-11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87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彭国川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建议》(第0877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国资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我市高度重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牵引,全面带动全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方面不断探索,服务重庆市“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一)强化统筹规划,凝聚多方建设合力。出台《重庆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总体方案》《重庆市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案》《重庆市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若干措施》等文件。将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纳入市级重点改革项目内容。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产学研合作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会,分管副市长出席会议全面部署深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建立由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国资委等部门密切配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协同联动,推进工作落实。投入2.2亿余元实施市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支持建设了24个市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今年6月完成项目终期验收。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和经费保障多向发力,有效推动了全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6月12日,市委袁家军书记调研重庆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给予充分肯定。

(二)强化迭代升级,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推动产业、教育全链条融合,一体化共建专业、课程、教材、实践平台、教师队伍等要素,持续激活现代产业学院发展动能。有效发挥现代产业学院在优化专业结构中的前哨作用,精准对接行业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园区、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开设重点产业急需专业和人才紧缺专业,改造升级传统专业。近3年,全市现代产业学院共增设契合产业发展的急需本科专业70余个,改造传统专业200余个,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0余个。华为、长安、赛力斯等企业和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同开设教改实验班、跨界实验班、卓越工程创新实验班31个,共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1个,建设实习实训基地300余个,校企联合开发课程500余门、编写教材100余部,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2000余名。

(三)强化供需对接,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强化高校、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全市高校聚焦产业发展布局,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色优势,直接签约华为、长安、赛力斯等200余家企业,50余家科研院所和20余家各级政府机构,共同组建80余个现代产业学院。打破校校壁垒、校地壁垒、校企壁垒,深化人才培养“进园区、进区县、进企业”建设模式,积极服务区域发展。目前我市现代产业学院已辐射面向20余个区县的产业园区和重点产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学院“一对一”对接,18个现代产业学院对接现代服务业,37个现代学院对接“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其中对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三大万亿主导产业集群和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等三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的现代产业学院达到28个。

(四)强化创新驱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现代产业学院为牵引,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依托重庆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累计开展校企实地走访对接、成果发布会、走出市外拓展“朋友圈”等交流活动100余场次,推动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10余项成果与重庆机电集团等市属国企达成转化协议。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丹纳赫集团、重庆太极等公司深度合作,为重庆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人才、技术、产品支持。重庆科技大学油气安全产业学院汇聚市应急管理局、中石油西南油气田等20余家单位,成立了产业学院理事会,与30余家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成果转化效益总计超过30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教委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采纳代表建议,紧扣服务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

(一)建立分类建设模式。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3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和有关支柱产业集群、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新星”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现代制造业产业学院;围绕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西部金融中心、打造西部法律服务高地,培育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产业学院;围绕培育建设生态畜牧、火锅食材、粮油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学院。

(二)打造分级建设架构。指导高校依据当前我市现代产业学院对接产业布局现状,结合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大力组建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市教委会同相关市级部门持续建好首批24个市级现代产业学院,及时启动立项第二批市级现代产业学院。持续支持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重庆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两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三)夯实人才共育体系。落实《重庆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总体方案》建设任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合作开发课程教材、联合打造实践平台、探索人才双向聘任等5条路径,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各类主体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促进人才培养浸入真实生产场景,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

(四)完善运行共管机制。强化高校、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持续探索多元主体协同的理事会、管委会等治理模式。充分发挥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办学主体作用,明确各参与主体的主要任务、权利义务、运行方式及考核评价机制等,形成分工负责、全员协同的责任和权利体系。支持现代产业学院搭建人才供需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深度融合。

(五)打通资源共享链条。充分释放引领区域发展的动能,破解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供给瓶颈,推动高校、企业与园区搭建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协同推进创新创业。鼓励现代产业学院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建设,推进产学研用平台建设。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4年7月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