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24-00099 [ 发文字号 ] 渝教议函〔2024〕178号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24-06-24 [ 发布日期 ] 2024-06-24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191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陈成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规范重庆中小学招生的建议》(第1191号)收悉。经与市市场监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国家“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重庆市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三年来,统筹校内校外“一盘棋”,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是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强化课程建设。研制《重庆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重庆市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教学指导意见》等文件,强化课程研究、规划、建设和实践。推动扩大优质课程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占比达到80%以上。推动南开中学、人民小学等优质学校开创“同上一堂课”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把高效课堂作为落实“双减”重要突破口,全面推进卓越课堂3.0行动计划,深化师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实施义务教育新领雁工程,建设50个新课程实施样本校、50个卓越课堂建设基地、100个教研工作坊三大项目。提升教学水平。持续增强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三年来,遴选市级基础教育精品课资源达2373节,入选全国部级精品课资源达734节,入选全国部级精品课数量排在全国前列、西部第一。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重庆共有21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奖,获奖数量排名全国第8位,重庆获奖成果数量占推荐成果数量的比例达42.86%,排名中西部地区第2位。

二是学生作业负担明显减轻。加大作业研究力度。及时印发《关于印发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渝教基发〔202132号),涵盖义务教育阶段12个学科。组织市级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开展作业设计教研活动300余次,特色化开展学科作业中小学学段衔接研究。开展两届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作业设计2638健全作业管理制度。横向协调,做好各学科作业量统筹;纵向联通,加大“市—区县—教管中心—学校—年级”五级作业督导力度。学校作业公示制度建立率达100%,作业管理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严格落实作业时间管理、书包管理、睡眠管理,开通专线接受群众监督,相关问题线索大幅减少。推进数字化赋能。全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全覆盖,多媒体教室配备学校达到100%78%的区县开展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手段赋能作业管理监测机制的探索。云阳县基于课堂精准教学、作业精准管理的智慧课堂,被教育部遴选为典型案例。

三是课后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优化服务供给。全市41区县均已建立课后服务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坚持家长、学生自愿原则,实现对有需求的学生保持全覆盖。全市参与教师20.5万人、学生303.4万人,学生参与率98.33%。各幼儿园为有需求的家长提供延时服务,收费标准为10/小时。丰富服务内容。各中小学校均制定了“一校一案”,开展丰富多彩的作业答疑、学习拓展指导、兴趣类课后服务、体育类课后服务,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打造“第二课堂”。每天以“1+N”模式开展课后服务学校占比99%,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开展全市课后服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评出优秀案例710个。拓展服务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科普教育、文化旅游、历史文物、体育艺术、红色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优质资源,寓教于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课后服务。19个区县设立了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课后服务。

四是聚焦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促进心理健康。印发并推进实施《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持续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启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健康教育成果多次获国家级奖项。近视防控纳入市政府督查激励项目。增强学生体质。在全市创建19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1300所国家级体育特色学校、227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2023年全市学生整体近视率同比下降2.65个百分点,全市中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同比上升1.94个百分点。成为“长江经济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联盟”成员。推动美育浸润。创建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重庆市学生艺术团,数量分别达到423所、144个。每年开展中小学生艺术活动月系列活动,普及人人的美育教育。持续打造“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器乐集体总展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学校音乐周等品牌。

五是突出评价改革扭转不良倾向。完善履职评价机制。在全国率先印发《重庆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若干措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行为。健全学校评价机制。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办学根本标准,出台《重庆市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等学校评价办法,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业负担、提升社会满意度。革新教师评价机制。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印发《重庆市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将教育教学实绩作为关键指标,以教师“减负”带动学生“双减”。优化学生评价机制。稳步推进落实中高考改革,系统制定贯通小学至普通高中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搭建学生评价数据采集平台、云计算存储平台、学生成长诊断模型、服务反馈平台,全市中小学“唯分数”“唯升学率”等现象得到有效扭转。

六是突出过程督导保障政策落地。纳入政府履职“重点督”。建立完善“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印发《重庆市2023年“双减”督导工作方案》,将“双减”工作情况及成效纳入区县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落实责任督学“常态督”。将“双减”督导作为责任督学日常督导重点任务,要求责任督学每月至少到校督导1次。全市责任督学参与“双减”督导29421人次,对4294所学校开展实地督导,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督导全覆盖。发布2023年重庆市“双减”督导优秀典型案例,开展重庆市第五届教育督导典型案例及研究论文评选活动。组织多种形式“专项督”。市教委、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在春秋季学期开学之初,对全市41个区县开展“双减”工作实地督查。截至目前,全市教育督导部门共下发督办单313件、通报100次、约谈249人次、问责17人次。同时,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教育督导机构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组成专项督导检查组,开展辖区内中小学“双减”专项督查。

七是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加强日常监管。会同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持续开展对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教育类广告的监测,对商圈、交通干道、中小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周边等区域的户外教育类广告进行检查,2023年已监测检查教育类广告134012条次,发现违法广告142条次。公开发布12类校外培训服务合同典型不公平格式条款,提醒消费者注意。严肃查办案件,2023年共查处校外培训机构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相关案件38件,其中广告违法26件,价格欺诈2件,经营过期食品、商标侵权、侵害消费者信息各1件,罚没金额74.64万元。注重教育领域消费维权。保持12315热线和平台24小时畅通,对涉及市场监管职责的校外培训机构投诉举报及时进行登记、分送、督促、催办,立即核查、现场处置、快速反馈。2023年已办结相关投诉举报59件。增强部门协同监管合力。加大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职责的校外一公开开外培训机构专项部门累计抽查校外培训机构802户。持续创新工作方式,依托山城有信应用,向社会公众提供1908户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监管账户,链接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营造多方监督氛围。

二、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的推进落实情况

基础教育阶段时间跨度长、在校生规模大,对人的一生发展影响深远,是打基础、打底色的关键阶段。在唯分数、唯名校、唯升学等应试倾向、功利倾向的错误片面教育价值观影响下,一些地方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育人方向偏差、规范乏力、管理失序等问题。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阳光招生的统一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将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推进教育公平作为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扎实落实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工作要求,全面规范中小学招生入学,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中小学招生。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定规范高中办学行为相关文件,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市教委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中小学招生工作会、中心城区教育部门和部分中学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全市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推进会等会议,研究安排相关工作,并与各区县签署《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责任书》,扣紧抓实共管共治的责任链条和工作链条。二是坚持政策拉动。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招生工作的提醒函》《关于建立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六项机制的通知》,市教委也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通知》《关于做好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关于下达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分校招生计划和“联招”执行计划的通知》《重庆市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4)实施方案》《关于做好2024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督促指导各区县严格规范落实中小学招生考试各项部署要求。三是坚持部门联动。加强横向部门协同和市区衔接联动,对照阳光招生5项重点任务,发布了35条负面清单,组织指导各区县围绕“是否存在违规跨区域、超范围招生”等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改,并以视频会、电话提醒等方式进行调度。联合开展违规竞赛、与中小学勾连招生、在职教师校外补课等违规行为专项治理,今年以来,全市共巡查校外培训机构1.1万所,查处违规培训行为383起,作出行政处罚97起,为规范招生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建立长效机制规范中小学招生。坚持既立足长远,又抓好当前,建立了专班推进、负面清单、定期调度、督查督办、问题复盘和考核关联等六项规范招生长效机制。一是市区协同规范。成立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规范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周研判、旬例会、月调度”机制,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区县落实属地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各区县对照成立工作专班,形成问题联防、单位联动、工作联管、行为联治、项目联评的治理体系。二是问题协同管控。对各类违法违规招生行为,一经查实,作为典型案例全市通报。对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结合党纪学习教育,采取“以案四说”等方式全面复盘,达到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效果。三是工作协同考核。将规范招生情况纳入区县年度综合考核、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政府各类激励项目的重要内容,在市级各类评选项目评审前,先核查招生工作是否规范,对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不断提高招生入学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坚持数字赋能规范中小学招生。按数字重庆建设要求,开发并上线“教育入学一件事”,实现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服务闭环,被纳入2024年度国务院部署“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集中攻关和创新示范地区。一是提升招生的便捷度。联动公安、民政、残联等9个部门,建立了入学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打通了涉及招生入学的户籍、房产证、居住证、人才等13类数据,通过开发系统数据自动核验、办件标签提示、全流程线上摇号等应用场景,实现报名“一次办”和材料“一键审”,减轻了基层负担,学生家长足不出户可以进行网上报名,目前,正分6批次开展网上信息维护,已完成4批共35.4万名学生(占总数72.65%),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提升政策的透明度。在系统平台公布了各区县具体招生政策、招生程序、报名条件、咨询电话等重要信息,有效杜绝了招生入学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把入学招生全链条数据全面归集到数据核心舱,可动态追踪学生身份信息和录取学校等全流程运行情况,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有效杜绝了招生入学暗箱操作。三是提升服务的精准度。系统平台归集汇总了全市所有区县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政策,推动“三对口”学生、流动人口子女和高层次人才等11类特殊人群子女精准报名入学,有效破解对接人员多、工作效率低等痛点。同时,系统平台还汇集家庭经济情况、特异体质、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监护人等5类数据,为入学新生精准画像,极大便利了学校对新生的后期精准管理和帮扶指导。

(四)注重宣传引导规范中小学招生。一是加强政策专题宣传。建立市区校三级联动宣传机制,在主流新闻媒体集中统一发布招生入学30问、教育入学“一件事”招生报名系统操作流程视频等招生“政策包”和入学“工具包”,公布群众关心的招生入学政策等信息,并督促区县通过官微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布辖区招生办法。目前,“重庆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先后发布“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2024年重庆中考政策”“联招考生中考联招志愿填报”等有关招生考试的推文,主动向社会公布招生信息,坚持公平、公正、阳光招生。“重庆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解读义务教育政策累计访问量突破110余万人次。二是开设咨询专线电话。建立市区校三级客服服务机制,开设专线,落实专人解答群众关于招生入学的政策和技术操作问题,并向社会集中统一公布了119个招生入学咨询专线,提高政策覆盖面和知晓率。三是推进舆情专项处置。建立市区校三级舆情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加强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积极回应工作,及时解决处理各种不实信息和突发情况。

三、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落实情况

今年,市教委统筹高中阶段招生工作,通过优化招生计划结构、设立综合高中等措施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提升普职比。据统计,我市今年普职比较去年提升6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有效缓解了家长和学生的中考后的普职分流焦虑。在北京市率先出台中考改革方案后,我市积极加强学习,按照教育部的工作部署正在研究论证我市的中考改革方案。在新一轮中考改革方案研究制定过程中,我市将充分借鉴北京等其他省市的中考改革方案,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教委将持续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进一步硬化责任、细化任务、实化举措,让规范中小学招生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落实,持续净化基础教育生态,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持续做好招生工作。督促指导各区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认真落实行业招生主管责任,压实辖区学校招生主体责任,对照成立区县教育部门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招生入学工作专班,研究制定本地招生工作方案,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和公民同招入学政策,坚决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在中小学招生工作中违规违法行为。全力保障“入学一件事”市级管理平台应用,统筹做好招生入学的管理指导、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招生政策落实到位。同时,督促各区县和学校建立健全招生入学工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及时回应工作机制,认真做好招生政策和网上报名宣传、释疑、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政策宣传到位、网上报名服务指导到位。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各种突发情况,积极妥善处理,防止不明真相、不良意图的放大炒作,恶意引导错误舆论,确保招生工作稳定有序。

(二)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将组建阳光招生专项督查组,及时掌握阳光招生落实情况,针对教育部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反映问题、八张问题清单和市委市政府督查系统、信访投诉等问题来源,建立督查台账,通过明察暗访、专项督导、问卷调查、随机抽查等方式,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并通报督查情况,确保专项行动落实到位。督促各区县教育督导部门将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纳入责任督学日常督导范围,适时对招生入学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导。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学校,视情节轻重给予约谈、通报、核减下一年度招生计划的处罚,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指导各区县教育部门积极配合好教育部组织开展的专项行动调研和全国范围跨省交叉互检。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报请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建立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六项机制的通知》,尽快印发实施。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切实提高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存在困难和薄弱环节,有效推进阳光招生落实落地。公开发布阳光招生工作负面清单,持续深化违规招生治理。健全举报监督机制,市教委将设置招生入学投诉举报二维码、咨询监督电话,畅通受理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问题通报制度,对查实的有法不依、有禁不止、顶风违规招生的单位及个人,将予以全市通报。建立评审关联制度,对情节特别严重的违规办学行为将作为市教委当年开展的重要评选项目前置条件,对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建立结果运用制度,将规范招生入学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县创建督导评估、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对违反招生政策和招生纪律查有实据的,依据《教育督导问责办法》严肃追责问责。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461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