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23-00396 [ 发文字号 ] 渝教提函〔2023〕213号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23-10-17 [ 发布日期 ] 2023-10-17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447号提案的复函

市政协九三学社界别:

您们提出的《关于完善我市中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议》(第0447号)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该提案对我们推进相关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和指导意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学生“四个评价”改革,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新格局,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导向,市教委按照教育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要求,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牵引,服务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一)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体系。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完善评价实施细则,指导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组建专班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网络体系建设。2018年,为适应新高考改革要求,从全局出发,系统制定了贯通普职教育的新高考招生考试制度,发布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明确不同类型、年级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逐步形成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的制度体系,保障评价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必行。

(二)研制综合素质评价系列标准。聚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具体要求,我市研制了覆盖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科学诊断分析学生个体发展水平。

(三)开发综合素质评价数字平台。依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素质银行”,我市充分运用“云物大智”等信息技术,全面开发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字平台,并率先牵入“政务云平台”,实现了与高考报名系统自动对接和学生学籍、高考报名、综合素质评价三库信息比对,减轻了工作量,提升了信息化赋能学生素质评价能级,持续助推我市综合素质评价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四)提升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通过信息化平台“跨时空”记录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学习竞赛获奖、身心健康、艺术特长、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典型成果,实现了国家对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等基本功能要求,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手段,自动生成45万份对接新高考的多维立体、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评价报告,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准确量化,为高考录取提供了参考依据。

探索创新综合素质评价模式。重庆深入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创新构建了“五育融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新模式,坚持诊断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持续强化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增强结果评价呈现方式,全方位提升综合评价成效。通过新模式实践,我市综合素质评价实现了评价结果甄别与关注学生成长全过程、全要素的功能价值,不断激发学生发展个体优势和潜能,鼓励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们将充分吸纳您的提案精神及时延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跨学段、广覆盖的学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不同学段、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学生评价指导,增强评价体系的适应性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针对提案,我委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健全完善评价标准,三级联动,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建立市、区县、学校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一级指标由市级统一确定,二级指标由区县根据当地实际针对性制定,三级指标由学校根据教情校情确定,体现学校、区域发展特色,实现每个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纵向全过程追踪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逐步构建起全领域全覆盖全学段的学生、教师、学校质量数据库,形成每个学生、教师、学校数字画像,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服务教师教育教学改进、服务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和地方教育部门决策。

(二)拓展评价育人新场景,评育融合,努力实现精准评价。一是实施学科素养评价。把综合素质评价与新高考、新课标、新课改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育人要求相融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品质、创新性学科素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开展学生特长技能培养评价。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声乐、器乐、绘画、手工等艺术素养展示的自评、他评工具,强化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全方位推进学生能力互鉴、互促,推动评价结果个性化、定制化,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实现学生不同领域的特长、技能、才艺的科学评价三是创新心理健康评价。创造性引入观察者评价模式,强化同学、教师和家长观察评价,研发人机对话式自适应测评等技术,注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学校、社会影响因素探测,大大提升心理健康测评诊断的精准度,减少了测评工作量在充分运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推动心理健康测评从注重发现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转变为注重心理健康预防。持续、动态追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现个性化诊断和个别化心理健康辅导统一,促进学生“身心两全”发展四是深化非认知能力评价。充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现代测评理论,强化测评技术与育人融合,构建涵盖“学会学习、情绪调控、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生涯规划”等内容的学生非认知能力测评体系。构建“三角互证评价模式”,挖掘影响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相关因素,降低单一评价可能带来的社会赞许误差,弥补单一他评或互评无法接触个体最本真方面的短板,提升评价数据信效度,增强评价结果科学性。

(三)发挥评价诊断作用,推动变革,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一是推进评价方式改革。建立覆盖学生全面发展状态数据及其影响因素数据的大数据库,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增值评价模型,拓展增值评价内容,全方位、高精度追踪学生发展进步状况,科学测算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净效能”,客观评价学校或教师对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贡献度。二是推动评价策略变革。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兴趣特长及爱好、习惯、家庭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科学诊断教育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影响因素,提供学提供个性化发展策略,变革学校育人方式、教师教学模式、家校共育机制,推进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实现评价育人。三是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强化学生素质发展结果校级反馈力度,按照“一生一师一校一报告”原则,为学校、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准确、更公正、更有针对性的评价结果,为每位学生生成“全周期、全要素”的学期素质发展报告单,助推学校全面分析诊断学生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学习效能,推动学生及时改进学习,实现教学相长。

(四)加快评价数字化进程,建立模型,创新素质评价文化。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赋能评价模式改革,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坚持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原则,对学生素质评价者的评价数据进行追踪和元评价,全面构建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学生素质评价文化体系,引导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形成正确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效作为教育工作者从业绩效、学校育人水平、教育贡献度的总要参考,推动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3年5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