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制定我市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细则的建议》(第0376号)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您提出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思路和策略。经会同市妇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健全家庭教育推进机制。重庆市一直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2016年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2017年出台《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密切部门协作,构建了家庭教育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大格局。2022年,市妇联、市教委等15家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家庭教育指导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成立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领导小组,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研究中心、监测中心,指导区县因地制宜建设区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二)拓展家庭教育服务阵地。全市98%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都建立了家长学校,每学期定期开展2-3次以上家庭教育活动,开展家长培训与沟通,促进家长和子女共同成长。90%的社区、80%的村社开办“父母学堂”或社区家长学校,共同优化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全市相继创建了9个国家级、20个市级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通过专家引领、名师讲座、优秀家长传授经验,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家庭教育专题活动。建立互联网+家校共育平台,建立家庭教育数字资源库,实现家庭教育课程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区域和城乡资源均衡配置。
(三)培养家庭教育骨干队伍。学校建立了以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等为主体、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家庭教育指导骨干力量。发挥重庆巾帼园(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国家庭教育学会”重庆培训基地作用,组织妇联和教育系统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学校家长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负责人及家庭教育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家庭教育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积极吸纳专家、教师、优秀家长、“五老”人员、志愿者充实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中。
(四)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实践。市妇联、市教委共同牵头,联合相关市级部门连续两年举办了重庆市“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启动活动,向全社会隆重推出组织一系列《家庭教育促进法》普法宣传主题活动。市妇联实施“父母成长计划”,开展“百场讲座进万家”项目,推广“问需—点单—送课”模式,组织妇联四级“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讲师团”队伍深入村社、院坝、企业、学校送教上门授课10万余场,惠及群众780余万人次。
二、提案落实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市教委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执行《家庭教育促进法》相关规定,依法履职,充分吸收刘委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精准施策,全面推进我市家庭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水平,不断开创重庆家庭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高位谋划,优化顶层设计。市政府妇儿工委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纳入《2021-2030年重庆妇女儿童发展纲要》,高位谋划,顶层推动。市教委将“家校社协作育人”列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作为重点项目清单任务和重点测评指标。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工作部署,市教委拟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推进的若干措施,合力创新优化我市家校社育人协同机制,促进全市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持续打造队伍,充实后备力量。通过分层次建立家庭教育指导队伍、专家队伍,以满足家长和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求。成立重庆市家庭教育专家智库、师资库和讲师团,联合市妇联打造“十百千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市教委和市妇联每年有计划地培训市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骨干200人。中小学将家庭教育纳入区县教育部门、校(园)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培训内容。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为依托,开设家庭教育相关课程,大力培养不同层次的家庭教育人才,提高家庭教育整体水平。
(三)整合各方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学校、社区教育功能,依托学校开设的家长学校、社区举办的市民之家、妇女儿童之家、家庭教育机构和相关社会组织等,面向广大市民家庭开展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亲子活动为特色的免费公益指导服务活动。通过购买专业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留守儿童、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以及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服务,送教上门、送温暖上门,为孩子们提供日常关爱和心灵成长支持。
(四)创新服务方式,增强育人实效。强化“互联网+家庭教育”思维,开发并推广数字化的家庭教育服务产品,进一步优化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服务网络平台。推进网上家长学校建设,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家长的教育服务需求。运用官方网站、学校公众号以及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型网络平台,拓宽宣传渠道、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充分运用12355青少年热线和新开播的重庆之声968家长热线,以融媒体传播为手段,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社会氛围,共同护航儿童健康成长。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3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