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个性化活动课程建设的提案》(第0178号)收悉。感谢您对重庆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该提案对我们推进相关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经与市文化旅游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校外、校内两个方面发力,系统施策,标本兼治。“双减”实施以来,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进一步得到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有效降温。在学科类培训机构得到规范的同时,开展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规范工作,成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的重要举措。上好校内体育、音乐、美术等非学科类课程,开设个性化的活动课程,提高学校课程教育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就能够有效缓解社会焦虑,降低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冲动。正如您在提案里讲到的,目前“中小学个性化活动课程还存在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兴趣与特长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培育基础扎实的创新性人才”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双减”工作的走深走实。
近年来,市教委高度重视中小学个性化活动课程,系统设计,统筹谋划,不断推进中小学个性化活动课程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着力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
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举措》,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按照“改革创新、面向未来,补齐短板、特色发展,凝心聚力、协同育人”的工作原则,把学校体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一是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要求,体育课程开课率达到100%。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每周不少于4课时,高中教育阶段体育课每周不少于3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形成“一校一品”的特色课程、教材体系。大力推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进课程,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挖掘整理重庆传统特色体育项目资源,有机融入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
二是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制定重庆市学校体育教师配备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学校体育教师动态调整配备机制,到2022年,全面解决学校体育专职教师师资不足等问题。健全体育教师培训机制,对全市体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每位教师每5年培训时间达到360学时,市、区县体育骨干教师5年内至少参加1次市级培训。 制定重庆市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配置评估机制。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新建、在建、改扩建学校要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
三是着力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学生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完善体育教师职称评聘标准,体育教师在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表彰奖励、进修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二、着力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
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举措》,按照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面向全体、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不断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义务教育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高中教育注重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开阔学生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开设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高中阶段主要开设多样化、可选择的艺术技能训练课程,增加艺术课程可选择性。健全教材更新和审定机制,反映巴渝民间文化艺术特色。
二是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全面落实国家美育课程刚性设置要求,确保美育课程开课率、学校美育实践活动覆盖率100%。小学以音乐、美术为主体的美育课每周不少于4课时,初中以音乐、美术为主体的美育课每周不少于2课时,普通高中以音乐、美术为主体的美育必修课要分别达到3学分。将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纳入学校课程计划统筹安排,以每年5月开展的学生艺术活动月、每年12月开展的迎新艺术展演月等活动为抓手,推进课程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
三是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制定重庆市学校美育教师配备三年 行动计划,加大美育教师动态补充力度,力争到2022年,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配备要求。对艺术教师开展全员培训,每位教师每5年培训时间达到360学时。按照国家规定,建设满足美育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美术室、合唱室、舞蹈室、器乐室、雕塑室、手工室等专用教室,配齐配足相关器材设备。
三、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
一是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按照教育部要求,于2021年启动基础教育精品课建设工作。2021年评出市级精品课857节,其中115节课入选教育部精品课。2022年评选出市级精品课1052节,其中220节课入选教育部精品课。
二是开展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从2015年开始开展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已累计立项建设700门。精品选修课程分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和社会实践类四个类别。精品选修课程立足于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立足为社会培养多样化人才,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中选修课程教学需求为导向,力求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和针对性,对于促进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意义重大。
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增加个性化活动课程类别,建设一定数量的个性化活动精品课程,探索个性化活动特色学校建设,大力开展相关学科教师培训,不断提升个性化活动课程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3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