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23-00378 [ 发文字号 ] 渝教提函〔2023〕189号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23-10-16 [ 发布日期 ] 2023-10-16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1008号提案的复函

韦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008号)提案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经济信息委等部门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有关高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仪器仪表有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坚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有力措施,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同步制定产教融合发展政策,分专业分领域建立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持续完善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学校为基点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联动运行机制,支持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期稳定合作机制,推动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健全专业设置“申报—建设—评估—整改(撤销)”闭环管理工作机制,职业教育专业对接全市支柱产业率达到86%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全方位对接。

二是完善人才引育政策措施。出台“塔尖”“塔基”人才政策,从成果激励、金融扶持、住房保障、科研项目等维度,对优秀科学家、青年人才予以支持。落实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鸿雁计划”等引才政策,从安家补助、岗位津贴、税收返还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北碚区、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重点发展区出台仪器仪表领域创新人才引育专项政策,提升人才引进吸引力。发放“重庆英才服务卡”,推进“重庆英才服务港”建设,集成科技咨询、医疗、公共交通等69项人才专属服务,在子女入学、看病就医、职称评审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一对一服务。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3所在渝高校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重庆大学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培养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籍硕士研究生300人,博士研究生120人。

三是搭建产教融合运行平台。制定《重庆市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在与全市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6000家企业中遴选公布两批共30家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支持。支持重庆大学等高校和中船重工等企业加强合作,构建“龙头企业+产业园区+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型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市内企业、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重庆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北碚区、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谋划建设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公共服务综合体,服务重庆大学等高校在测控技术、计量技术、科学仪器等领域的技术成果转化及标准体系构建;建立“龙头企业+检测机构”型计量服务平台,解决仪器仪表中小企业生产设施不完备、检测能力不足等问题;构建“科创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仪器仪表企业。支持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立项建设市级校企合作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提升仪器仪表产业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您的提案内容非常有针对性、指导性,值得深入推进与研究,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吸纳您的建议,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仪器仪表有关专业人才引育质量,更好的服务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利用国家级产业园区等平台优势,积极组建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实行实体化运作。聚焦重庆优势产业布局,由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校、职业学校牵头,加快组建一批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鼓励校企共建校内企业专家工作室和技术工作站,共建校外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和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促进“引企入教”“送教入企”,鼓励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化、活页式新形态教材,系统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标准体系,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持续优化政策汇聚人才。抓好区县“塔尖”“塔基”人才政策不断落地兑现,增强区县引才政策吸引力。持续优化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鸿雁计划”等人才政策,鼓励全职、柔性引进仪器仪表产业优秀人才。高质量举办2023重庆英才大会,持续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活动,积极从高校、城市、行业等不同专场引才活动持续为仪器仪表产业引进人才。抓好“重庆英才服务卡”发放,深入实施重庆英才“渝快办”,推动“重庆英才服务港”建设,研究制定市场化人才服务清单,实施高层次人才子女(孙子女)“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入学优质服务,提高市级部门和区县协同服务能力,在日常生活和事业发展方面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贴心服务,用优质服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三是持续深化产教协同育人。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原则,支持指导职业院校持续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开展职业岗位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式方法、保障机制,促进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支持建设一批仪器仪表领域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定期举办仪器仪表领域的职业技能大赛,培育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领军人才。支持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在渝高校积极发展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推动仪器仪表相关领域市级校企合作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提高仪器仪表有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更好的服务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和智力支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35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