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23-00376 [ 发文字号 ] 渝教提函〔2023〕187号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23-10-16 [ 发布日期 ] 2023-10-16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840号提案的复函

杨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新模式构建的建议》(第0840号)提案收悉。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全市高职院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坚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有力措施,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同步制定产教融合发展政策,分专业分领域建立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持续完善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学校为基点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联动运行机制,支持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期稳定合作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全方位对接。

二是搭建产教融合运行平台。制定《重庆市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在与全市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6000家企业中遴选公布两批共30家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支持。发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纽带作用,组建院校、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覆盖全产业链条的职业教育集团82个。围绕优化实训教学条件、健全实训教学体系、创新实训运营模式、促进资源共建共享,立项校企联合建设市级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60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4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31个。围绕现代产业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立项建设市级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60个,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强化专业产业精准对接。编制《重庆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十四五”方案》,推动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健全专业设置“申报—建设—评估—整改(撤销)”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围绕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战新产业相关专业列入鼓励类或填补空白类,发布专业调整设置指南,引导全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完善动态调整机制,职业院校专业对接全市支柱产业率达到86%。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制造业专业点1938个、民生领域专业点403个,有力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民生领域紧缺人才的需要。

您的提案内容非常有针对性、指导性,值得深入推进与研究,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更好的服务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主要领导带队赴教育部进行会商,教育部同意将重庆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试点省市,将联合市政府印发文件共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试点工作。市委深改委将职业教育改革纳入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改革任务,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切实提高重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吸引力和引领性

二是加快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利用国家级产业园区等平台优势,积极组建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实行实体化运作。聚焦重庆重点特色优势产业布局,由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校、职业学校牵头,加快组建一批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鼓励校企共建校内企业专家工作室和技术工作站,共建校外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和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促进“引企入教”“送教入企”,鼓励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化、活页式新形态教材,系统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标准体系,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持续加大产教协同人才培养力度。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原则,支持指导职业院校持续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开展职业岗位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式方法、保障机制,积极构建符合人才培养定位的课程新体系和专业建设新标准,促进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更好的服务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和智力支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35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