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23-00359 [ 发文字号 ] 渝教提函〔2023〕148号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23-10-16 [ 发布日期 ] 2023-10-16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1091号提案的复函

尹定洪委员

提出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统筹推进重庆市一流医学学科建设的建议》(第1091号)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提案对我们推进相关工作有积极作用和意义。经与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我市“双一流”建设及医学学科发展基本情况

自国家启动“双一流”建设以来,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政策引领、外引内培、夯实基础、改革推动”等系列举措,扎实推动“双一流”建设,引领我市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和西南大学教育学、生物学等5个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西南大学教育学是西南地区唯一新增进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学科。

目前,我市医学类相关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在校研究生7363人,立项建设市级研究生导师团队82个,市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57个。近年22个医学相关学科获得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立项建设,智慧医疗、智慧医学等5个医学相关学科群5第二轮市级人工智能+学科群立项建设。通过建设,我市医学学科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16个医学类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其中,重庆大学1个,陆军军医大学7个,重庆医科大学8个。

(二)我市一流医学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人才工作部署,积极支持我市高校一流医学学科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完善人才政策措施。发布《重庆市外籍“高精尖缺”人才地方认定标准(试行)》《重庆市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计点积分地方鼓励性加分政策(试行)》,进一步提升海外人才来渝工作便利度、吸引力。持续做好人才政策兑现,已认定医学类“鸿雁计划”人才5名,及时兑现人才奖励和单位补助资金,提升人才获得感。

二是开展系列引才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多举措做大做强“重庆英才”品牌。2022年全市开展城市行、高校行、行业专场等“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277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5万余人,同比增长21%,其中开展医学类专场引才活动4场,引进相关人才1052名。

三是加大医学人才培育力度。2022年我市新招收医学博士后346人,占全年招收总数32%,新设立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医学博士后出站66人,出站留渝60人,占91%

四是强化激励保障留才。印发《重庆市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秦》及配套文件,创新提出“2+2”薪酬结构,加大对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激励,充分体现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超量劳动价值”,同时对全市156家公立医院进行“线上+线下”全覆盖政策培训。

五是深化人才服务保障。扩展重庆英才“渝快办”,加速推进“重庆英才服务港”建设,集成科技咨询、医疗、公共交通等69项人才专属服务,持卡人才增加到12万余人,市区联动提供服务约27万人次,其中医学类持卡人才达2177人,累计提供服务749次,得到人才广泛好评。

(三)我市干部管理联动考核机制现状

一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职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市属副厅局级单位副职领导职务,由市委委托市委组织部讨论决定任免《关于市管干部职务管理的意见》(渝委发〔201229号),市委组织部在干部酝酿时充分听取重庆医科大学党委推荐意见,共同做好推荐考察、宣布任职、日常管理等工作。

二是关于高校附属医院处级领导干部管理权限,重庆医科大学党委贯彻落实市委巡视要求,印发了《关于附属第一、第二、儿童医院中层处级干部管理权限调整工作情况的报告》(重医大党委文〔202020号),明确附属医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负责本单位处级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和考核激励工作,学校党委作为市管医院党委的上级党组织,对市管医院党委的干部选任工作进行领导、指导。

三是考核对象由干部管理权限明确的班子和干部来确定,市属副厅局级单位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结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充分运用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医科大学等主管单位负责的目标绩效、党建等情况,综合研判确定。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结合提案的建议,为推动我市医学学科发展,下一步将开展以下工作:

(一)夯实医学学科建设,助推人才培养

一是加强高峰和高原学科建设。支持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等、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以及有军事特色的临床医学建设,力争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加快形成医学学科发展高峰。全面支持重庆医科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医学学科建设;分类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加强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中药学等医学学科建设,力争新增一批学科评估B+以上学科,逐步构建医学学科发展高原。

二是培育医学前沿交叉学科。实施交叉重点学科建设专项,重点支持重庆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具备理工科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与重庆医科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合作,促进医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电子、生物工程等“理--医”多学科交叉融合。

三是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新增医学类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适度向医学类学科倾斜。

四是围绕一流学科培育、创新平台地基建设、人才引培和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快建设国家医学研究中心、新布局麻醉、骨科、糖尿病等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建国家级军民融合医学科技创新示范区,组织实施生物医药重大专项和人口健康重点专项。

(二)强化智力支持,加强水平人才引育

一是优化完善人才政策。深入实施“塔尖”“塔基”人才政策,研究制定重庆英才集聚工程专项,集中资源实施系列引才项目,构建分类科学、层级清晰、保障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

二是实施引智引才活动。高水平举办2023重庆国际英才大会,深入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医药卫生类专场引才活动,助力我市引进更多医学卫生专业人才。

三是抓好医学卫生人才培育。深入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博士后倍增计划、博士生科研项目“直通车”制度,强化人才激励,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鼓励更多医学卫生类博士后人才来渝留渝发展。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持续完善卫生类人才职称政策体系。强化薪酬制度改革,指导有关用人单位探索试行更加灵活内部分配办法,充分发挥内部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体现人才创新价值。

四是夯实人才服务保障。深化重庆英才服务港建设,拓展英才服务热力图,推进市场化人才服务,指导各区县(自治县)落实69项服务上线,为各类优秀公共卫生人才提供暖心服务。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3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