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031号提案的复函
民建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发挥职业教育在培育乡土人才助推乡村振兴中作用建议的提案》(第0031号)收悉。感谢您对乡村振兴事业及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提案对我们推进相关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经与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旅游委、市乡村振兴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委、市政府重要部署,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发挥职业教育优势,积极服务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为接续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一是在政策支持保障方面。市政府接连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强人才工作系统谋划,针对城口、彭水、酉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出台支持政策。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设联席会议联络组印发《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支持职业院校与有关区县、高校加强合作共建。2022年,通过启动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严格执行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实施“三百”专项以及给予重点帮扶县市级财政项目建设资金推动优质专业、实训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全方位支持职业教育发挥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在涉农专业人才引育方面。紧紧围绕我市涉农产业发展,科学绘制高层次人才图谱、制定有关人才政策措施等做好人才引育工作。推动各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耕读教育纳入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中职到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贯通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规模、质量,目前全市有32所职业院校开设涉农专业25个,在校生1.2万余人,20所重点技工院校对接33个区县,年均招收2.8万名农村地区学生就读技工院校。立项相关领域市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市级实训基地、现代产业学院以及建设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助推专业人才质量提升。
三是在技术技能培训服务方面。坚持田间办学,全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6.5万人次,农村致富带头人2万人、认定4000人。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学院15个,成立乡村振兴服务或培训基地300余个,组建乡村振兴服务团队300余个,涉农培训超30万人次,近三年来派遣技术服务专家3000余人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建立乡村人才振兴资源库,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巴渝工匠”乡村驿站108个,在17个有乡村振兴任务的区县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持续选派帮扶工作队49个,实施制造业“百千万”人才培养行动、新时代渝商培养计划等。
下一步,我们将精准对接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需求,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激励,做好扶持保障。围绕融资途径、师资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出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文件,通过政策指导和激励,激发职业院校投身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为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协同推动政策完善和资金保障工作,严格按照“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持续做好教育经费保障工作,进一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支持职业教育新增投入向“涉农”方面的短板倾斜。在持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培养项目基础上,将根据教育部要求,结合实际,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努力争取职业院校免费培养涉农专业人才指标,培养更多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
二是理顺体制机制,夯实建设基础。充分发挥重庆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强化市级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推动职普融通,指导职业院校推进长学制、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模式变革和职业教育本科促进教育,着力打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推动中高职一体发展,大力办好涉农中职教育,建好涉农高职院校,促进涉农职业教育贯通融合。持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培养项目、重庆市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为乡村振兴留住更多人才。实施战略科技人才负责制,健全完善农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让科技帅才、技能人才作用更好发挥。
三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赋能内涵建设。持续实施“双高”“双优”计划,指导职业院校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涉农等相关专业,建好建强专业(专业群),丰富涉农专业与课程体系。会同市级相关部门深入开展职业教育等专题调研,建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库等大力推进乡村工匠创建工作,培育“乡村工匠”“头雁”和高素质农民。持续深入实施“三教”改革,开展“双师”认定,培育打造高水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重庆市职业教育行指委、教指委以及校企合作企业、行业等多元深度参与共建共研,以人才资源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四是强化培训技能服务,发挥职教作用。着眼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部署,推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发挥职业院校办学优势,开展送技下乡、送教上门服务。举办“巴蜀工匠”杯乡村振兴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选拔优秀人才。支持引导城市人才下乡,重点动员和鼓励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等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多渠道开发培训资源,鼓励职业院校与农业园区管委会、农业骨干企业和村社等单位合作,支持创建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示范性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加强职业院校信息化资源建设,建好职业院校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乡村地区教学班、教育培训基地、实践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加强校园非遗传承基地认定和管理,支持职业院校成立非遗大师工作室、建设非遗传承保护基地(中心、所),定期开展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发展能力。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3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