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23-00083 [ 发文字号 ] ​渝教议函〔2022〕150号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22-10-26 [ 发布日期 ] 2022-10-26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闭会第000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熊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广、普及重庆市自闭症及其他残疾幼儿融合教育的建议》(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闭会第0004号建议)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委、两江新区管委会、市民政局、市残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做好自闭症及其他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是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儿童关怀、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近年,重庆市高度重视自闭症及其他残疾儿童融合教育工作,把保障自闭症及其他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益作为依法履职、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特殊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力保障了自闭症及其他残疾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受教育权益。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在市政府残工委的领导下,市、区县党委、政府加强对特殊教育的统筹规划和条件保障,构建了“政府主导、市区共建、部门参与、各方关爱”工作推进机制。市教委与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残联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了多部门特殊教育发展协调联动机制,加强沟通协作,凝聚工作合力。成立了重庆市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启动了特殊教育专家库的建设,为全市特殊教育发展提供专业支撑机制。组建了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4个片区特殊教育发展指导中心,形成了“协作共建、资源共享、齐头并进、整体提升”发展新格局。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6000元的补助标准,每年安排中央和市级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特教学校、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资源中心建设和设备设施配备。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持续建设了惠及自闭症及其他残疾学生的康复训练室、游戏治疗室、感统室、医教结合室等资源教室,配足配齐教学和康复设备,配置资源教师,真正做到有平台、有设备、有人员,不断满足残疾儿童康复和学习的需要。出台《重庆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扶残助学救助体系,对自闭症儿童给予20000/.年的康复训练补助。2019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1.97万人(次),其中自闭症儿童康复救助5226人(次)。

(三)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坚持“全覆盖、零拒绝”的原则和“一人一案、分类安置”的要求,切实做好残疾儿童入学安置评估工作,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自闭症及其他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多种形式,逐一安排适龄残疾少儿接受义务教育。对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实行“一人一案、送教上门”,全部纳入学籍管理。2021年我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7.44%,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2017年,重庆市地方标准《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级划分要求》(DB50/T731-2016)正式实施,按照机构自愿申报原则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级评定。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评定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71家,较好地保障了自闭症儿童康复需求。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依托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加大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力度,以师德教育和特教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开展骨干教师、转岗教师、资源教师等专题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创新教研工作形式,通过市级教研、片区教研、共同体教研、小型工作坊教研等形式,有效破解特教教育教学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化特教课程改革,注重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到特教全过程,广泛开展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等艺体特色课程和美容美发、烹饪、服装等职业技能课程,逐步形成医教结合、职教结合、艺教结合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激发残疾学生潜能,促进残疾学生成长成才。

(五)提升教育康复质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特殊教育实际有机结合,不断加强特殊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感恩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育、美育等工作,提高残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残疾儿童少年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促进残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坚持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积极推行普职融通,大力推进残疾学生职业技能教育,让残疾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培训掌握必要的实用技能和生活能力。2021年,在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教育运动会上,我市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中小学生83人,共获得21金、31银、17铜的好成绩。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在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演奏国际残奥委会会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和自强不息的中国力量,受到广泛赞誉。

二、建议落实情况

针对您的建议,我委将积极会同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等市级职能部门,以贯彻落实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为契机,按照“拓展学段服务、推进融合教育、提升支撑能力”的基本思路,加快特殊教育体系建设,加强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大力推动我市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巩固提升普及水平。积极支持两江新区等人口在20万以上的区县按照“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工作要求,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尽快规划筹建本辖区特殊教育学校,更好地满足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需求。在巩固提升义务阶段普及水平的基础上,着力向学前和高中阶段两头延伸,大力发展职业特殊教育、稳步发展高等特殊教育,力争在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特普互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提升到98%以上。

(二)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大力推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强课程建设,创新育人模式,提升特殊教育育人质量。注重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结对帮扶共建、集团化融合办学,创设融合教育环境,促进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在融合教育环境中友爱互助、共同成长。加强校际资源共享与整合,实现残疾学生信息上报、教育评估、转衔安置和个别化支持等工作规范及时、科学专业。探索建立市级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积极探索科学适宜的孤独症儿童培养方式,开发孤独症儿童教育课程资源,逐步建立助教陪读制度,为孤独症儿童更好融入普通学校学习生活提供支持。

(三)加强医康教结合。加强市区县级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建设,加强医疗、妇幼保健、儿童福利、康复机构与学校的合作,形成学校与医院结对联动、教师与医生常态协作,构建“前期鉴定、评估安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定期评价、康复训练”一体化运行机制,建立涵盖身体指标、残疾程度、智能发育、社会适应、康复保障等信息的“一生一档”,提高残疾学生评估鉴定、入学安置、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联动卫健委、民政、残联等部门,实现特殊教育学生信息共享和数据动态管理。

(四)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培养。支持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办好特殊教育专业,推动师范类专业将特殊教育课程内容列为必修课。落实特殊教育待遇和评优评先政策倾斜,支持在职在编教师进行特殊教育专业学历提升、取得康复专业资质。有计划开展随班就读资源教师、送教上门教师、骨干校长、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等专项培训,将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作为培训内容,不断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鼓励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深入特殊教育一线,以项目研究引领特殊教育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全方位打造我市特殊教育名师队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262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