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75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彭德利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校外聘用人员参与课后服务管理的建议》(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757号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推进课后服务是支撑实现“双减”工作目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形成良好教育生态的重要举措,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市教委高度重视课后服务开展工作,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渝教发〔2019〕20号),印发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渝教基发〔2021〕28号)等工作文件,有序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全面开展。
一、工作推进情况
“双减”政策出台后,市教委立即指导各区县及中小学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2021年秋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现“5+2”课后服务全覆盖,学生参与率98.32%,位于全国前列。各区县和中小学以全面育人为导向,开设课业辅导、体育运动、器乐学习、书法美术等多种课后服务课程,逐步形成了涵盖学业巩固、学科拓展、综合实践、素质提升等内容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需要,推动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建议落实情况
针对您关于规范校外聘用人员参与课后服务管理的建议,下一步我委将着力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师资配置,指导区县和中小学进一步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力量,聘请退休教师、高校教师、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开设服务课程,创建以学校教职工为主体,其他人员为辅助的课后服务指导教师队伍,更好满足学生对课后服务特色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建立学校教师课后服务校际交流机制,组织区域内的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区县探索课后服务人才资源库建设,为学校课后服务开展提供资源储备。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课后服务津补贴机制,调动和发挥学校教师和校外人员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加强对区县引入和遴选校外人员参与课后服务的业务指导,指导区县教育部门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严格审查,认真遴选,以供学校选择使用;指导中小学制定聘请校外人员参与课后服务的相关规章制度,完善聘请参与流程手续。鼓励和指导区县探索建立社会专业人士、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等校外人员参与课后服务的准入机制、评估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校外人员参与课后服务的引入资质、准入流程、津贴标准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2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