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99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高岭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推进“双减”工作,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的建议》(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995号建议)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双减”重大决策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教委坚持“校内、校外”一盘棋,治乱减负和改革提质并向发力,强化顶层设计,强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我市学校“双减”工作开局良好,成效显著,《重庆市分学科精细化指导作业设计与实施》《重庆市家校共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入选教育部“双减”典型案例,向全国各省市推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报道,社会各界反响良好。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作业管理有效加强。在全国率先出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教学诊断的能力和水平。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围绕“调结构、提质量”的要求,作业总量和时长有效缩减,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基本杜绝,探究性、综合性作业明显增加。据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运行监测平台显示,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作业时间控制达到国家要求。
二是课后服务全面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各区县和中小学以全面育人为导向,开设学业辅导、运动游戏、器乐学习以及美术、书法、科普、拓展训练等多种课后服务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市教委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了各区县探索建立课后服务经费合理分担机制,可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等多种方式筹措经费。目前,全市41个区县均已建立课后服务保障机制。
三是课堂改革逐步深化。出台《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关于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通知》,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育自主探究、合作共享、互助共进的课堂学习新样态。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实施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制度化开展校本教研,学生学业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二、建议落实情况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市教委将会同市财政局等相关市级部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校“双减”工作成果,将“内涵发展,提升质量”作为接力赛的下一棒,充分发挥学校“双减”主阵地作用,促进重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提升作业管理水平。在“调结构、提质量”下更大功夫,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推进作业分层分类实施,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增强作业设计和实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借助作业改革推动课堂改革,确保减负提质增效落到实处。加强作业管理督导,专项督导和常态化检查相结合,定期入校督导学校作业管理落实情况,确保学校对作业管理有关规定落实到位、执行到位。
二是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指导区县和中小学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力量,统筹用好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社会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提高课后服务项目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加大市区两级课后服务经费投入,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为推进区县财政加大投入,做好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工作,2022年,市级将安排课后服务专项奖补资金1亿元,增强教师和家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关于在普通高中开展课后服务的建议,我们将会同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开展专题调查研究。
三是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新时代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推进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改革,规范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开展各项教育教学研训活动,切实提高教师育德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作业设计与考试命题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以及课后服务能力。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2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