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23-00027 [ 发文字号 ] 渝教议函〔2022〕87号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22-10-26 [ 发布日期 ] 2022-10-26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766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杨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强化市级重点学校对口帮扶农村学校的建议》(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766号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切实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扎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标准化建设。出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教学点办学条件、教师配备等基本标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化。提升城乡学校信息化水平,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提升学校办学能力。2020年底,全市学校标准化达标率已达到87.5%

(二)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以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为重点,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深入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促进一中、三中、八中、巴蜀中学等重点中学结对帮扶农村学校,基本实现区县域内对口帮扶全覆盖。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乡村校长教师专项培训。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确保乡村学校开齐开足全部课程。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定期到两类学校交流机制,推动对口支持优质学校或教育集团内教师交流。实施“特岗计划”和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农村学校优秀教师补充机制,通过职称评聘优先等措施,吸引特岗教师和中心学校优秀教师到小规模学校任教。加强教师培训,通过送教下乡、集中研修等方式,持续提高师资水平。教师待遇向两类学校倾斜,落实乡村教师200—300/月乡镇工作补贴,对11个原贫困区县教师给予最高415/月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对新录(聘)用到乡村学校的高校毕业生高定2级薪级工资。着力解决两类学校教师周转住宿问题,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体系。

(四)统筹城乡师资配置。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优化教职工编制城乡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完善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教师校长轮岗交流机制,确保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教师每学年交流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逐步提高优质师资交流比例。继续实施“三区支教”计划,选派城镇学校骨干教师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的乡村学校支教。截至目前,校长交流比例达到符合交流人数的28.6%,其中优质师资交流比例达到22.4%,师资配置均衡程度不断提高。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市教育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时化解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的难题,加快乡村教育发展,不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切实提高乡村学校教育质量,让乡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是进一步扩大对口帮扶覆盖面。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将农村学校纳入优质学校对口支持制度和教育集团,推动重点中学加大集团化办学力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城区学区连片初中学校集团化办学或组建办学联盟,推进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建设,明确学校管理、资源配置、课程开发、教研科研、师资建设、文化培育和考核评价等共同职责,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带动农村初中学校跨越式发展。

二是进一步丰富对口帮扶形式。建立市级、区县、学校三级教研机制,设立乡村名师工作室,加大优质学校名师送教下乡、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的力度,推进教研人员定期深入两类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指导。完善城乡、强弱学校结对帮扶办学模式。持续推进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采取定期下派老师授课和上调老师培训等方式,切实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实现城乡中小学共建共享发展。

三是完善对口帮扶体制机制。进一步探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积极适应城镇化趋势加大编制统筹力度,实现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让优秀教师资源流动起来。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申报条件,将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重要条件。鼓励市级重点中学在教师队伍建设、资金安排上支持对口帮扶学校,快速提高帮扶学校的管理水平、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效地提升农村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

四是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从优化农村学校布局规划、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强化经费保障和提高办学水平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对口帮扶水平,坚持办学条件改善和办学内涵质量建设相结合、相促进,项目化推进,将对口帮扶农村学校作为项目工程重点任务,坚持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补助力度,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能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24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