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22-00287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22-12-10 [ 发布日期 ] 2022-12-10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871号提案的复函

叶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统筹做好家长焦虑情绪“减法”和教育良好生态“加法”的建议》(第0871号)收悉。经与市妇联共同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自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双减”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有力领导下,市教委坚持校内校外一盘棋,治乱减负和改革提质多向发力,顶层设计“双减”推进落实方案。我市“双减”工作开局良好,成效初显,作业总量控制达标,中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深化,校外学科类培训有效压减。“重庆市分学科精细化指导作业设计与实”被教育部作为全国首条“双减”典型案例,向各省市推广。在家校共育方面,市教委、市妇联研究制定了《重庆市加强家校共育助推“双减”落实十条措施》,引导家长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积极培育正确的育人观、成才观,积极缓解家长焦虑,尽快适应政策实施后的变化,助力构建和谐家庭氛围,更好地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市教委加强家校共育阵地建设,切实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桥梁纽带作用,邀请家长“进学堂”“进课堂”,让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听取家长建议意见,促进家校共育目标同向、施教同心、步调一致。

二、建议落实情况

结合您所提的建议和我市实际,市教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学校“双减”质量,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阵地作用,加强家校共育,逐步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加强统筹规划,指导区县做好区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科学规划布局。贯彻落实《推进新时代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按照“补短板促均衡、促公平提质量”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行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实施好学区内、集团化办学联盟内教师走教工作,开展“名师工作室送教”“骨干名师带教培训”“互联网+教师培训”等系列项目,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

二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健全课堂教学管理机制,推进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改革,规范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开展各项教育教学研训活动,指导和推动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师育德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作业设计与考试命题能力、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以及课后服务能力。

三是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指导区县和中小学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力量,统筹用好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社会资源,加强对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地方课程、社团课程的研发,进一步满足学生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需要,提高课后服务项目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同时,市教委将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课后服务调研,全面调研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主体对课后服务评价和建议,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四是精准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区县和中小学依托班主任、德育专干、讲师团、家长志愿者等家校共育骨干力量,建立常态化家校学情诊断制度,精准分析家长需求,分层分类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更好地提升家长科学育儿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要及时向家长宣传和通报学校“双减”工作进展和成效,增进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家长进一步清晰认识“双减”减什么、怎么减、减后干什么,引导家长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合理安排孩子学习和生活,特别注重家长以身作则,更好地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五是强化家校共育服务。积极吸纳专家、优教师、优秀家长和社会有志人士立重庆市家庭教育专家智库师资库讲师团,打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深入城乡村社、企事业单位、基层学校,通过微讲座、微论坛,提供家校共育指导服务。充分运用团市委开办的12335青少年服务台、依托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重庆之声打造的《968家长热线》专栏等新媒体手段,受理家长、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热线咨询,指导家长科学教子,家校同心、教育同向,打造家校共育共同体。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271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