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22-00267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22-12-10 [ 发布日期 ] 2022-12-10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1142号提案的复函

廖红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重庆市青少年体能训练促进体质健康的建议》(第1142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体育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我委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你提出的5条建议很有针对性,我委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正在落实,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强化相关政策引导

一是政策先行20218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举措》文件明确提出,按照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加强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项目融入体育教学全过程。坚持每年举办校级综合性运动会(体育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比赛等活动,每2年举办一届市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比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展示体育锻炼效果。

二是课标联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均把体能作为五大必修必学课程内容之一,体育教师按照体能目标进行备课执教,为学生增进体质健康和学练专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方案落地。根据我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编制了《重庆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及评价标准》,制定了各个年龄段体能教学方案,要求每节体育课群体运动密度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不低于50%,每节课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分。每节课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

二、健全学生健康档案

一是强化体质测试。每年9月全市大中小学校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及柔韧素质进行测试,涵盖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3方面的12指标。每年10月实施全市大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情况国家级和市级抽查复核,抽查复核样本量达2人。

二是建立健康档案。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完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的闭环体系。充分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建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及时开出个性化运动处方,定期发布学生体质健康情况。

三是编制体质报告。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市教委5年编制印发重庆市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每编制印发重庆市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抽查复测报告》,剖析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制定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三、加强体育师资建设

一是加强师资引进。实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定期选派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到农村学校担任体育教师。我市中小学体育专任教师在职称结构、城乡比例、人员数量等方面逐年得到优化。

二是加强师资共享。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推进学校专项体育技能发展。目前,全市已有22个区县的749所中小学和10余所高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600余名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

三是加强师资培训。每年将400余名体育教师纳入市级教师及教育管理干部市级培训项目总体安排,每年通过“国培计划”“市培计划”和“专项技能培训项目”,培训体育教师近1万人次,均把体能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2年举办一届市级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比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能素质和执教能力。

四、健全体质监测机制

一是建立监测中心。目前,我市各高校依托体育学院(部、系)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负责本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具体工作。各中小学根据实际情况,将体质健康监测中心设在辖区教育部门体卫艺科或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指导和监督学校开展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是设立监测点校。为完善我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选择274所中小学校作为重庆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校。在开展学生体质监测的同时,全覆盖推动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动态掌握学生龋齿、肥胖、视力不良、脊柱弯曲等常见病及青春期发育情况,评估学生群体健康及生长发育水平。

三是科学督查指导。市教委统筹协调和指导各区县教育部门落实学生体质监测措施并进行督导检查。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培训。各复测区县教育部门和监测点校负责配合组织实施。

五、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党委和政府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重视、关心学校体育工作,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总体谋划,纳入相关规划。建立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社保、卫生健康、体育等部门参与的学校体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推进学校体育工作。

二是加强经费保障。各区县政府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按照“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统筹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加大学校教学所需的体育场地器材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基础硬件设施。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学校体育工作政策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学校体育工作典型案例,系统总结体能教学的经验做法,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体能教学成果。

下一步,我委将一如既往的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深入落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举措》,继续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体育”等技术,加强智慧体育课堂建设,切实把加强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项目融入体育教学全过程,全覆盖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真正落地,帮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261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