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中学生涯教育共同体系的建议》(第1079号)收悉。经与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文化旅游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也是学生开始选择并逐渐确定未来事业发展方向的关键期。市教委高度重视学生生涯规划的教育引导,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制定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通知》,从加强中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实施内容、实施途径、师资培训、课程资源、协同育人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注重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多方参与、路径多元的生涯规划教育大格局。
(一)建立健全家校社联动协同推进机制
近年来,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论述,市教委会同市妇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牵头部门作用,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印发了《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密切部门协作,构建了我市家庭教育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全市98%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家长学校,90%的社区、80%的村社开办“父母学堂”或社区家长学校,共同优化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在推进生涯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充分发挥学校生涯教育主阵地作用
我市将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市培项目,由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承担,共计培训教师260名。按照《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要求,将职业体验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记入学生个人成长记录档案。组织编写了生涯规划教育读本《生涯》高中全一册,累计立项建设生涯规划类精品选修课程20门。同时,大力推进家校共育,把家庭教育与学生生涯规划引导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将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理想信念教育、兴趣爱好培养和生涯规划引导等落实在学校的课程建设、德育教育、团队活动、家长培训、家校协同等各个方面,聚焦学生普遍关心的生涯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专家讲座、优秀家长教育示范、主题班团队活动、校园模拟招聘、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多形式、多途径为学生生涯教育规划当好引路人。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涯体验活动
市科协积极组织和举办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STEAM科创大赛等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活动,选聘院士专家进校园,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和科普大篷车渝州行活动,受益师生达500余万人次。团市委、市文化旅游委发挥市区县科技馆、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资源作用,与学校建立联动机制,免费向学校开放,充分运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契机,组织学生参加岗位体验、科学普及、导读导览、文艺演出、文物安全巡查、疫情防控协助等志愿者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育爱国爱党、崇尚科学、敬业奉献的人生规划。
二、建议落实情况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市教委将会同市文化旅游委、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部门和单位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吸收委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围绕学生需要和家长关切,持续推进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学生生涯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生涯教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一)广泛学习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
市妇联、市教委及时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宣传工作,联合制作了《家庭教育第一课》专题宣传片。5月9日,市教委会同市文明办、市妇联、市关工委等市级部门以“送法进万家家教伴成长”为主题,举办了重庆市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启动活动。并隆重推出组织一系列《家庭教育促进法》普法宣讲、组织一场线上线下融合的亲子实践活动、举办一期“百场讲座进万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开展一场“书香润万家”家庭阅读活动、组织一系列家庭教育线上有奖问答活动、推出一组优秀动画展播小视频、宣传一批家庭教育典型经验推广、启动一档重庆之声“968家长热线”专题栏目等“九个一”主题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鲜活具体的案例,送法进村社、进校园、进家庭,增强家长依法施教、科学育儿的新观念和新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
(二)大力建设生涯教育专业队伍
继续实施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生涯规划教师业务水平。市妇联、市教委将联合打造“十百千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即培养10个家庭教育名师,100个市级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讲师团成员,1000名家庭教育骨干,全市10000名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讲师,积极吸纳专家、教师、优秀家长充实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中,将生涯教育列入指导服务重要内容。引导家长增强“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提高对孩子生涯规划关注度,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共同发掘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潜在能力和发展优势,促进其成长成才。
(三)优化整合社会各方教育资源
加强督促指导,推动《教育部学生发展指导指南》和我市关于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地落实。遴选建设一批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精品课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整体提升全市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育人水平。进一步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拓展学校生涯教育的校外实践基地和场所,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走出校门、家门,走进乡村、工厂、社区,开展生涯研究、生涯课程体验,培养生涯规划能力,学会制定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并形成自我约束、自我修正的自律能力,为学生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坚定打下扎实的基础。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2 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