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22-00247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22-10-16 [ 发布日期 ] 2022-10-16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1159号提案的答复函

雍湘委员:

您提出的《进一步推进我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1159号)收悉。经与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发展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 工作开展情况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我市高站位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优化整体布局,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一是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12月,全市高等学校75所(本科院校26所,高职院校44所,在渝军队院校2所,成人高校3所),在学总规模11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8%,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分别达到11个和17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达到114个和451个,1所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二是建设资源持续优化。近年来,市政府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专项支持在渝高校与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举办微电子学院和软件学院、重庆智慧城市学院、重庆两江人工智能学院等,重庆医科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7所高校与中国科学院所属22个院所合作,共同推进双一流建设。三是对外开放合作迈向纵深。目前,全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57个,其中本科及以上层次34个,招生专业达55个。目前举办有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数量达28所,合作机构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波兰等14个国家的48所院校,合作院校包括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

(二)立足发展需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一是加大双一流建设力度。与教育部签署《关于共同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意见》,推进部市共建“双一流”。印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支持西南政法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意见》,精准支持市属高校双一流建设。截至目前,全市高校进入世界ESI学科排名前1%的学科达到51个,重庆大学的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二是持续深化四新建设。研制出台《深化普通高校新工科建设加强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在全国率先从校级层面布局建设(培养)13四新高校,在二级学院层面布局建设58个示范性新型学院(基地),全体系、全类型推进四新建设。三是不断强化交叉重点学科建设。印发《普通高等学校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实施细则》《普通高校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细则》等文件,明确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强化制度保障,增设十四五市级交叉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聚焦集成电路等急需学科领域,立项建设13个交叉重点学科。实施成渝两地双一流建设高校“11+11”学科共建工程,聚焦65个优势特色学科签署共建协议、制定共建方案。

(三)聚焦人才引育,推动高校人才质量提升。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领域,结合“双一流”建设,依托重庆英才计划、“塔尖”“塔基”等人才政策引进培育一批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目前,在渝高校现有主要类别国家级人才500余人次。二是加快优秀人才培育建设。围绕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重庆急需和重点产业领域,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确保到2025年,完成我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的相关要求,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理工农医类专业在校学生比例提高到60%,研究生培育规模超过10万人的计划。三是完善人才创新政策。出台《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措施》,从加强人才工作领导、夯实人才引育平台、优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人才保障服务等四个方面,对人才招聘引进、岗位设置、绩效工资等管理进行优化。

二、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合理规划高校布局。充分发挥重庆在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中的战略支点作用,辐射引领西南高校发展,有力支撑西南高等教育开放高地建设。围绕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主要向基础条件较好的主城新区、“万开云”一体化版块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渝毗邻地区布局分校或分院。加快推进长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生院、重庆中医药学院、长江音乐学院建设,加快实施重庆工商大学等市属公办高校分校区建设。

(二)支持高水平院校发展。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整合优质资源,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高质量发展,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实施一校一策、对标发展的本科高校竞争力提升计划,重点支持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陆军军医大学等高校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力争在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中取得新突破。

(三)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按照整体提升、重点突破、交叉融合原则,构建紧密对接创新链、产业链的学科专业体系。持续实施市级重点学科建设专项、市级一流学科建设专项和人工智能+学科建设行动计划,重点支持培育学科特色优势,建设学科高峰。持续对接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导向,超前部署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新兴专业,着力推动传统专业改造升级

(四)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把人才引育作为高校一把手工程,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加强高校科研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和引智平台,精准引进和培育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国内外一流科学家及团队。以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引才聚才,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层次人才协同发展。探索实行人才引育工作绩效奖励,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优化人才服务体系,落实人才待遇政策,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

(五)推进科教产教融合发展。着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拓展科教产教融合载体平台,以新型学院(基地)建设为统揽,推动高水平示范性新型学院(基地)建设加快建设科学城 “大创谷,打造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力区、西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汇聚地,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双创高地。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252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