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22-00239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22-10-10 [ 发布日期 ] 2022-10-10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537号提案的复函

钟代笛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助推科研成果产学研用转化》提案(第0537号)收悉。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完成的主要工作

我市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积极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一)建立建强创业导师人才库。进一步调整充实重庆市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遴选市内外高校创业指导教师及企业行业专家110余人入库。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百导师团,遴选高校创业指导教师和企业专家各100人,积极参与成渝两地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

(二)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升级。积极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推动学生创新创意积极转化为创业实践。全市高校已累计建成3个国家级、28个市级、36个校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总面积达8万㎡,可容纳团队2000户。大力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创谷建设,加快构建一核六园多点创业孵化生态体系,助推高校孵化基地建设提档升级,促进资源联动共享,核心园区累计遴选入驻示范项目50余个,其中博士项目22个,孵化产值约5000万元

(三)持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开展专项培训,拉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每年举办大学生创始人培训计划2期,通过系统化、有针对性的课程培训大学生创始人100余人;依托市级专家库资源,每年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讲座、沙龙和导师问诊等活动150余场次。持续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班和项目指导教师培训班,每年轮训高校创业指导教师和指导工作人员400余人次,基本实现了全市全员覆盖。

(四)深入抓好创业典型塑造宣传。积极遴选大学生创业典型,建立市、区(县)、校三级宣传机制,每年通过学校举办、区县设点举办、全市巡回举办等形式,开展创业典型报告、风采展示等活动300余场次;选树50余个典型案例,组织专家编写《创业典型案例集》2集,编印出版并免费向高校发放图书10000余册。

(五)积极助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成立大创谷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引入社会专业机构常态化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作;并定期举办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促进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成果在科学城实现转移转化,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首期活动共征集发布125项成果,撮合促成2项成果与企业实现合作转化。连续举办八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五届创业成果展洽会,累计扶持项目2000余个。深入实施优创优帮创业扶持计划,组织导师开展结对跟踪帮扶,促进项目成长发展,已累计帮扶项目150余个,发放扶持资金300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结合您的建议,我们将采取以下四个方面措施持续强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培训,助推科研成果产学研用转化。

(一)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低于2个学分、不少于32学时的创业基础课程。推动高校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试点,着力培养创新创业专业人才。进一步深化高校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持续推进高水平四新建设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拓展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途径,探索校地、校企等多方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二)完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持续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创谷建设,加快构建一核六园多点创业孵化生态体系,助推高校孵化基地建设提档升级,促进资源联动共享。鼓励高校建立跨平台、跨专业、跨行业的综合性孵化基地和专业化、精细化的孵化平台。鼓励高校加强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相关企业联动,充分发挥大数据和云计算优势,建立大学生孵化平台数据库,健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促进各高校孵化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平台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使创业项目成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实效。强化实践育人实效,推进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促进创新精神培育与创业实践相融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校结合学科专业特色,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建好一批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扩大专业覆盖面和学生受益面。完善创新创业学分管理,鼓励学生通过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开发、发明专利、社会实践、发表论文等方式获取学分。打造一说一讲一会一赛品牌活动,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四)优化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加强市级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和协调机制建设,进一步制定和落实有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扶持措施,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进一步畅通大学生获取政策、知晓政策、用足政策渠道。指导高校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专门机构,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确保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积极推进高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中心)工作,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加强资源统筹协调,切实提升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效率和水平。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252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